loader

上海之根‧史前古文化:廣富林文化遺址公園

Foto

水面上建築主體由斜屋頂組成,沒有垂直牆面,斜屋頂直落落地往湖中伸去,彷彿三角形的空間不斷地延伸到湖底。黃昏之時,建築的剪影映射在湖面,湖面波光粼粼,美不勝收,看似沙漠中的金字塔!

一九五八年,上海松江(現今松江區富林街道區域)的村民發現了廣富林文化遺址,後來陸陸續續發現了大型的建築構件及生活用品,比如屏風狀的竹木框葦編物等等,於二○○八年更首次在上海發現春秋早期的青銅鼎製禮器殘件及文化墓葬,在在顯示了它的考古價值。

廣富林文化遺址公園在今年六月中開始試運營,占地廣闊,是由一系列的戶外園地跟室內展示所組成的園區,除了博物館展示,豐富的建築群、宗教文化、農耕體驗也讓人流連忘返,一般需要三小時到半天的時間才能深入領略園區。

仿古‧園林‧現代三種風情
進入園區後,首先迎來的是商用及酒店的仿古建築群,這一區儼然是景區仿古建築風格的標準,簡單表達了南方古建的白牆粉黛的特色,通過檢票口,走過一拱橋(集賢橋),眼前出現分布溝渠水系的廣場,至此可斷定它是個障礙重重的不友善步行空間,輪椅也難以自由穿行。不過,戶外空間透過亭閣牆廊塑造的虛實空間分布得很有趣,給予人探索的動力,同時進園的儀式感很強,加強了對博物館的期待。

我穿過狀元門牌坊還沒有見到博物館建築,眼前出現了一個園林,入口立著兩個巨大的石柱,鋪面是由沒有經過特別處理的巨型石條所組成,石材表面粗糙,保有粗加工的痕跡,鋪面除石材,也多了不同磚瓦之間的搭配跟拼貼,有許多「空」的空間是由自然的質感來表達,可以視為一種粗礦的枯山水,一種隱隱的野味及奔放的性格在其中,但卻又顯得寧靜。
最後穿過祀堂街,總算見到了位於人工湖上的博物館主體。水面上的建築主體主要由斜屋頂組成,沒有垂直牆面,斜屋頂直落落地往湖中伸去,彷彿三角形的空間不斷地延伸到湖底。湖面上的斜屋頂建築主要有三座,其中只有一座是廣富林文化展示館,另外兩棟是國際文化交流中心跟松江城市規劃館,目前這兩個館都還沒有開放。三座主樓之間則有許多附樓,同樣也都是斜屋頂建築,高高低低的斜屋頂天際線讓這一區顯得相當熱鬧。

佇立湖中的水下展館
富林文化展示館的入口是圓形的鋼構建築,入口建築的占地面積幾乎是展示館的一半大,很奢侈大氣地賦予唯一入口的功能,如此的安排手法,又再一次把進場的儀式性挑逗到最高點。順著動線由圓形建築進入展示館,進入眼簾的則是兩片斜板所撐起的大空間,彷彿是一個大廠房一般,沒有樓板也沒有隔間,大空間中則是平面展示著廣富林遺址考古的場景,走過約二十公尺的參觀通道,便引向一個前往地下室展場的樓梯間,地面上的空間體驗就這麼結束了。對於斜屋頂所塑造的空間沒有體現出斜面所帶來的空間特性,覺得很失望,因為空間大小可藉高度由下到上產生由大到小的變化,抑或是從偌大空間帶來豐富的動線可能性,也可能視線上與戶外環境水景產生互動,利用不同角度或高度來詮釋整個空間,可惜都沒有,最後只剩下空殼,而這空殼唯一的好處,是造就了戶外獨特的建築形式以及視覺效果。

【講座資訊】美麗中華旅講堂|建築美學漫遊:上海‧蘇州‧烏鎮

【詳情說明】
建築美學帶領人們,跳脫思考建築的遮風避雨功能,進而主動思考營造城市氛圍與創造情調的背後原因。有趣的是,人、環境與生活習慣與建築扣著緊密的關聯性,究竟我們可以從哪些角度,讀到城市建築語言呢? 這次,邀請到建築美學講師胡琮淨,以城市建築特徵為出發,介紹上海、蘇州、烏鎮這三大城市人文建築之美巧妙,歡迎喜愛美學、建築、設計的朋友,一同共襄盛舉!

主題_建築美學漫遊:上海‧蘇州‧烏鎮
講師_胡琮淨
日期_8/25(六),14:00-16:00
地點_Smohouse思默好時 B1好事空間 / 臺中市南屯區大墩六街208號

主辦單位_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旅讀OR
美麗中華_http://bit.ly/orchinas3_2

【更多內容請見《or旅讀中國》2018年7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