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北榮乳醫中心首創一站式乳癌整合醫療

Foto

根據過去8年的數據,雖然乳癌早期發現比率不斷提高,但初次診斷就已經是四期的病患比例仍一直維持在6~7%。臺北榮民總醫院去年九月成立「乳房醫學中心」,將各個專科的門診及乳癌的影像檢查統合在一個區域,一站到底整合式提供病患全方位的診療服務,以病患為中心,達到及早發現與治療的服務宗旨。

臺北榮總醫院有一處特別的診療區,淡粉色的走廊張貼著各種乳癌衛教資訊,以及病友的相關創作,一間間乳房攝影室與診間寬敞明亮。有別於自動門外人來人往的醫院長廊,此處顯得格外安靜溫馨。這裡便是甫於去年9月正式成立、以「整合醫療」作為主要訴求的乳房醫學中心。

從2003年起,乳癌躍居女性國人癌症發生率第一位,且逐年攀升,發病年齡也越來越年輕。在臺灣,每年都有近萬名婦女罹患乳癌,逾2,000名婦女死於乳癌。為了早期發現治療,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於2002年開始推動乳癌篩檢,國家也積極鼓勵各大醫學中心成立相關部門。

從「珍愛婦女無縫服務」 到乳房醫學中心

2011年,為了響應政府「黃金十年國家願景」計劃,北榮成立了「珍愛婦女無縫服務」,為乳癌女性提供了整合性單一窗口門診,這也是乳房醫學中心的前身。

乳醫中心主任曾令民解釋,「成立『珍愛婦女無縫服務』的主要因素,除了響應政府政策,另外,根據醫院的內部資料,乳癌女性患者確實不斷在增加,我們需要成立一個整合性的窗口,增加人力來服務病患。」

「珍愛婦女無縫服務」架構了一個網站,以及每週兩個時段的門診,透過跨部門醫療團隊,提供婦女乳癌篩檢、乳房治療和諮詢乳癌治療等服務,一年下來,可以服務700多名罹癌或是疑癌病患。

卓越的醫療成果,讓這樣的跨領域整合概念得到了認可。2016年,延續「珍愛婦女無縫服務」的乳房醫學中心正式成立。

「臺灣的醫療技術平均來說都很好,所以其實不會有什麼技術是絕對只有一家醫院會而其他的不會的,只是做得多、做得少的差別」,曾令民指出。想要提升醫療品質,就應該回歸到以病患為本的中心思想。

因此,乳醫中心成立時便提出了「流程再造、建構One-Stop診療服務流程」的概念,結合了護理師、跨領域醫師、其他醫療人員以及病友支持團體,將抽血檢驗、乳房攝影、乳房超音波以及乳房穿刺切片等原先散落在醫院各處的診斷服務集中在一起,讓疑癌或是確診的病人,省去了在醫院內來回奔波的時間。

「現在,只要當天有相關醫師的門診,病患就可以僅掛一次號,一次看到外科醫師、整形外科醫師、營養師、內科醫師等等,一次為病患徹底解答。」

除了醫療整合,中心還制定了完善的病患分流,將只需要定期追蹤的病患與治療中的病患分開;同時將掛號模式、多媒體公播系統、乳醫門診診別等再造,以有效縮短病患排檢時間,增加乳癌個案量及提升個案就診滿意度。

機器人Pepper陪伴診療

11月,乳房醫學中心召開記者會,宣布攜手臺灣諾華、沛博科技共同推出的第一位乳癌衛教機器人Pepper,正式開始服務。不同於其他AI機器人,Pepper是以人類對患者的同理心來設計的機器人,能夠進行乳癌衛教知識查詢、乳癌術後復健運動示範,強調透過「陪伴」來為診間增添溫度。

曾令民表示,醫療科技日新月異,有人會認為乳醫中心為什麼不發展用機器人進行乳癌開刀的技術呢?「但你從臺北到桃園會搭飛機嗎?」現在問題不是科技能不能做到,而是值不值得去做,「與其讓機器人牛刀小用進行一般性的手術,不如讓科技更加貼近人性,這才是醫學科技應該走的方向。」

乳醫中心醫師蔡宜芳指出,乳癌治療是個漫長的過程,除了家人的支持,醫療照護單位給予的陪伴與信心也很重要。但是醫師與護理人員的人力有限,這時就可以讓外形討喜、個性幽默的Pepper陪伴更多乳癌病患。對於AI的應用,中心另闢蹊徑,讓科技更貼近「人」。

不止Pepper機器人,為了讓醫療更E化,乳醫中心還設立了臉書專頁,並且完善了QR code功能,只要掃碼就可以連線即時衛教互聯網,獲取各式衛教資訊的功能。

>>本文節錄自《環球生技月刊》Vol.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