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叛逆青年「打」出循環經濟

Foto

圖說:京冠董事長楊青山(中)希望以「循環經濟」,顛覆農業副產物「廢棄、無用」的傳統印象。

京冠生技楊青山:「引領農業生技『無廢與再生』。」

2016年美國BIO展,京冠生技在董事長楊青山秉持「古為今用」的精神下,以醱酵技術結合農牧業副產物,打出標榜「無廢與再生」的「循環經濟」模式,在當地華文媒體報導中一枝獨秀;並受邀於9月中旬參與法國最大的畜牧展,分享循環經濟下的新農業思維。成立15年,楊青山持續帶領京冠挖掘「大地的寶藏」,預計於近期自創櫃板轉興櫃。

近幾年,全球重視資源能否重新再利用,推動政策不斷上路,由上到下都興起了一股「循環經濟」風。

循環經濟追求「再生利用」,除了回收資源,同時創造「循環再生」(Renewable),也就是把收集來的素材,發展成高附加價值的商品。

位在國境之南的屏東內埔,於2001年7月以營養技術及銷售起家的京冠,自2007年起,轉型投入固態發酵生物技術研發,不斷從農牧業廢棄物中挖掘寶藏,也為公司往後循環經濟的發展掀起序幕。

迄今走來15年,專注飼料添加劑研發的京冠,已是台灣農業生技的指標廠商之一。

2013年11月,京冠獲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推薦,經櫃檯買賣中心審核,成為國內首波登錄創櫃板的企業。隔年3月,正式以「生技醫療」類別登錄創櫃。這個「挖掘大地寶藏的夢想家」,於今年6月上旬,首度參加於舊金山舉辦的美國BIO展,以「無廢與再生」的農業技術搶盡當地華文媒體焦點,期間吸引92家國內、外廠商洽談合作,在這次參展的台灣廠商中,稱得上一鳴驚人。

牛場長大的叛逆少年成最年輕飼料配方師

講起話來丹田十分有力、身材高大的京冠生技董事長楊青山,為人亦開朗豪爽,接受本刊採訪當天,言談間,卻指著披在辦公室沙發上的一張牛皮,溫柔地說:「它跟著我53了......」

原來,家族的每個成員在成長過程中,都會拿到一張牛皮,作為傳承。

楊青山說,雖然從小在台北市長大,但每逢寒暑假,他都會到親戚家的牛場,協助照顧牛群,也漸漸地對動物產生了興趣。

不過,如今一身唐裝,豪氣行止中透著儒家禮儀的楊青山,在高中時期,由於個性叛逆加上身材魁梧,時常跟著全班27人四處尋釁,讓學校非常頭疼。

幸運的是,當時的生物課老師楊水明(現為泰北高中校長)發現他愛好自然科學,於是常常找他協助管理學校溫室、準備生物實驗及自然課程的教材,「等於把我平常打混的時間硬生生打斷了。」楊青山說。

楊青山回憶,在師長的循循善誘下,啟發了他對凡事鍥而不捨的精神,「也漸漸了解人生的價值要靠自己堅定地尋找,」因此他重拾書本,努力走向大學之路。

高中畢業後,他花了2年考試,考取中國文化大學畜牧學系(現為動物科學系),雖是班上唯三進入大學就讀的人,但他大笑說:「我等於高中總共花了5年。」

上大學後,楊青山逐漸顯露他在農牧業科學有過人的天分。畢業後,他先後任職於不同的動物飼料添加劑公司。

後來,楊青山結識大鼎實業總經理徐偉祺,受邀擔任該公司的飼料配方師。飼料配方很需要實務經驗的累積,通常必須在該領域擁有15年以上的年資,才足夠成熟擔任該職位,但他當時步入社會不過僅5年餘,「當時應該是全台灣最年輕的(飼料配方師之一)。」楊青山說明。

一路走來,楊青山透過師長、友人的引薦,可說是一帆風順。走過叛逆的他,也因為感念師長之恩與引導的重要,利用課後及工作之餘,擔任台北市少年輔導委員會志工,以自身成長經驗協助、輔導許多青少年,避免其踏上歧路。

師長出資助創業從代理跨入研發

緣於小時候的農牧場經驗,楊青山在職期間,積極參與各種餵豬、清掃豬舍、幫豬隻打針的勞務雜役,並曾努力在3個月內學會解剖豬、雞等牲畜,再依據器官狀態判斷其病情。練就對畜牧產業生態的熟悉,且能掌握第一線人員的心態及需求。

然而,1997年國內爆發大規模豬隻口蹄疫疫情,嚴重衝擊經濟動物市場,也讓原本任職飼料公司、以為職場將平步青雲的楊青山頓時「流離失所」。

時年38歲的他,後來在大學時代的師長顏宏達(前台灣動物科技研究所副所長)、夏良宙(前屏東科技大學動物科學與畜產系教授)主動出資協助下,於2001年以300萬的資金成立京冠營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京冠初期以代理國外飼料添加劑為主要業務,旗下產品在銷售成績大好之時,卻遭原廠收回代理權,也成為京冠轉型為技術研發公司的轉捩點。

2007年,京冠開始籌組研發團隊,於同年5月與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合作,以冬粉生產過程中的廢棄物-綠豆殼為醱酵原料,利用藥用真菌以及固態醱酵技術平台研發相關產品,並攜手屏東科技大學開發固態醱酵技術的工業化製程及設備,隔年3月即投入生產廠房建置。

不料,隨著廠房逐步建成,楊青山健康狀況也亮起了紅燈,就醫檢查後,發現竟是甲狀腺長出腫瘤,所幸經由手術切除後已無大礙。

「這是我人生的第一個大挫折,」楊青山說,經歷這場大病,讓他重新檢視從就業到創業的來時路,他決心在研發上挹注更多資金——因為只有投入研發才能真正掌握核心技術,擁有事業發展的命脈,無論對事業或個人,能創造更深的願景。

「古為今用」中華老祖宗智慧

2010年6月,歷經了近四年,京冠研發團隊分析出綠豆醱酵產品的特殊有效成分「綠酚麴」,該成分訴求於抗發炎、護肝、解毒等功效,對急慢性肝炎、B型肝炎,都有基礎的驗證。

團隊訂出品保及品管指標、COA標準(Certificate of Analysis,即產品分析證明或產品成分證明)、以及後續確效成分的定性定量及工業化生產製程。

京冠將「綠酚麴」成份開發成飼料添加劑——「戒炎令」,已經由國內外的學術及田間試驗證實,有效提升經濟動物免疫力與經濟效益,更能降低致病原(細菌、黴菌、病毒)威脅,故「戒炎令」能減少畜牧業使用抗生素促進生長劑(AGP)。

有了研發基石,京冠持續「挖掘大地的寶藏」,以具經濟價值的農牧業副產物為原料,目前已用綠豆、紅豆、黑豆、薏仁研發出系列產品,展現「古為今用」的成果,「透過學術研究,證實了中華老祖宗的先知智慧。」楊青山說。

今年6月,京冠與合作多年的食工所進一步簽訂「具產業化潛力之台灣本土分離麴菌株及專利授權」,取得綠豆固態醱酵及相關應用技術更完整的專利保護。

聚焦「無廢與再生」打造「循環經濟」

根據調研機構Grand View Research統計,2012年亞太地區飼料添加劑的市場規模為47億美元,預計2020年上看65億美元。

「我們將思維定調在『無廢與再生』。」楊青山強調,希望藉由此概念打造「循環經濟」,顛覆農業副產物「廢棄、無用」的傳統印象,引領農業生技向環保以及科技化的智慧農業發展。

根據農委會資料,台灣每年約產生800萬噸農業廢料(包括稻殼、蔗渣、木屑、魚內臟等)及67萬噸果菜市場廢料;環保署資料顯示,食品加工環節每年約有23萬噸廚餘。

京冠透過技術平台,將原料透過各式的生物分析以及檢驗,解析出各原料的有效成份後,再將這些看似廢料的資源經過與藥用真菌結合,進而發酵產生出有價值的成分,落實循環經濟講求的「再生恢復」與創新的理念。荷蘭獨立研究機構TNO也曾預估,因該國投入循環經濟,每年將有高達74億歐元的獲利,並創造5.4萬個工作機會,減少17億噸二氧化碳排放量。

「如何利用生物科技提升,甚至創造農產品的新價值,讓這些東西不只是食物。」楊青山強調。

2015年6月,京冠自創櫃版公司脫穎而出,榮列版上「十大績優企業」,並吸引中國農牧業集團洽談合作,已陸續和江豐集團、仙壇集團、及安佑集團簽訂技術合作,同時成功進入泰國、越南、馬來西亞的添加劑市場。

京冠也計畫在泰國設立子公司,作為亞太地區的生產及銷售基地,希望於2017年完成當地廠房建置,深耕東協市場,進而進軍全球。

看好京冠的技術前景,元大亞洲投資已將其列為在台投資的農業科技企業首輪標的,於2015年12月取得該公司14.13%股權,成為最大的法人股東,公司也進一步計畫於近期從創櫃版轉登興櫃。

「真誠」循環走向下一個15年

想起兒時的成長經驗,楊青山非常感懷,農民是以真誠的心與人互動,「那種感覺會讓人感動,」多年來反覆自省後,他選擇以「真誠」作為座右銘。

他說,人在出生時「至真至誠」;求學過程「純真純誠」;出社會以後,開始學習「不真不誠」;過了一段時間,變得「至不真至不誠」;隨著年紀增長而逐漸反思,開始「尋真尋誠」、「求真求誠」,慢慢回歸真誠。

展望未來,楊青山指出,當前產業界應該要「連橫」,互相分享、結合現有資源,「串連起來真的會有很多新東西。」但他也直言,許多業者放不下成見,是合作的最大阻礙。

楊青山因此要求員工,無論職級為何,做事時都要秉持「真誠」及「林書豪」的精神,思考自己能為上、下游多做什麼,並且懂得移位與互補,擁有願意成就他人成功的胸襟,才能真正發揮組織的力量。

「能做到A+,就不能只做到A,」他深信,「真誠」向上循環,團隊有信心走向下一個15年。

(本文刊登於《環球生技月刊》2016年9月號)

http://www.gbimonth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