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教育新南向政策變調 從四贏變全輸?

Foto

兩年來,蔡政府積極推動新南向政策,在教育部分看似成效斐然,但《遠見》追蹤發現,其中潛藏莫大危機!接連傳出的學工風波與仲介買賣學生疑雲,都讓原本立意良善的四贏策略變調,還可能以全盤皆輸收場。三年後,私立高中職、大專校院恐將湧現倒閉潮,明年誰當上總統,都須面對解決。

蔡英文總統上台後,積極推動新南向政策。二年多來已招收8094名亞洲外籍生。

其中,5482位是「產學合作國際專班」(簡稱產學專班)的技職大學生;另有2612名參加「3+4僑生技職專班」(簡稱僑生專班),也就是三年技職銜接四年科大的高職生。學生來台後,可一邊上課一邊到工廠實習。

光看這些數字,教育新南向政策確實很成功。

但今年九天春節連假期間,2月9日下午,十幾位來自東南亞、就讀「產學合作國際專班」的大學生,群聚立委柯志恩國會辦公室,希望爭取轉學。

爭議頻傳 學非所用還疑有剝削

為何這群外籍生執意要轉學?原因是這些學生透過產學專班來台後,發現問題叢叢,實習工廠也與所學科系無關。

例如,學生不一定會被安排在自己想念的志願科系。一位對柯志恩陳請的學生哭訴,2017年9月來台時,原本想要讀設計相關科系,卻被安插在資訊管理科,每天5點起床,6點半出發到距離約90公里遠的飯店,當清潔員或洗碗工,晚上10點才回到宿舍。

後來有別校老師教他先退學回國,再重辦簽證到另一所學校讀大一,他也照辦了,卻「沒想到,我是從一個火坑跳到另一個火坑,現今在電子工廠上班,」這名外籍學生說。

另外一位陳情學生申請就讀機械科專班,但他就讀的學校其實沒有機械專科師資,轉成一般生後,仍舊在同一專班上課,只是不用實習。「問題還是沒有解決,我真的很想讀書,希望能轉學成功,」這位男同學說。

經常超時工作,也讓學生無法負荷。一位大二生說,他每星期四、五上課,星期日至星期三上班,僅週六休息。上班日從早上7點半到晚上7點半,扣除午、晚餐兩小時,總計一天上班10小時;寒暑假還要每週上班50小時,「真的好累」。

柯志恩近來已成為東南亞學生的陳情對象。去年12月27日,她在立院質詢時指出,產學專班政策立意良好,但有學校把「學生」當「學工」,衍生出不少亂象。

她分析產學專班最大的問題是將實習與打工混為一談。有學生每月總計工作180小時,已超過每週40小時規範,教育部卻說沒有違法,聲稱學生有簽自願加班同意書,「但外籍生根本搞不懂,這不叫剝削,什麼才是剝削?」

柯志恩國會辦公室主任柯明秀表示,投訴無門的學生其實很多,「學工事件爆發後,收到太多檢舉函,厚厚一疊,令人憂心又難過,」她說。

不只產學專班爆出學工事件,連僑委會推行多年的「3+4僑生技職專班」,近來也傳出仲介買學生的事情。

一位熟知內情的老師說,僑生專班從每年100、200、400多人,暴增至去年的1578人,新政府上台兩年就收到2612名僑生。他信誓旦旦地說,有學校就是以每人1萬台幣的仲介費找到學生。

良善政策變了樣 都是少子化惹的禍

當初設置產學專班、僑生專班的目的,在於協助新南向國家培育人才,並強化台灣技職教育輸出成效。但據推估,七成學生是為賺錢而來,人力仲介根本將他們視為移工(外籍勞工)。

一位老師透露,學工的待遇比移工還差,移工還有行動、換工作的自由,但學生得到指定工廠上班,不去會被扣工作證,超時上班且無法正常休假,如不適應或志趣不合,按規定無法轉學,唯一一條路就是退學回國。

其實,新南向政策立意良好,台師大機電系教授鄭慶民認為,好好執行,能達到四贏:學校有生源、幫東南亞國家培育人才,適時彌補台灣企業缺工問題,也能鞏固台灣與東南亞國家的關係。

人道援助組織「台灣希望之芽協會」執行長余慈薰也指出,東南亞人對台灣印象很好,以柬埔寨為例,普遍認為台灣的教育環境、工作條件都很好。如能教育好外籍生,將成為台灣國力的延伸。

一位去年9月來台讀產學專班的越南阮同學坦承,擁有一張台灣的大學文憑等於出國鍍金,不管是國立或私立的學歷,在家鄉都很值錢。

不過,近來學工事件頻傳,新南向政策也蒙上陰影。銘傳大學副校長劉國偉嘆口氣說,其實新南向政策是可以多贏的,很可惜現在幾乎變成全輸了。

為何好政策變了調?說穿了,都是少子化惹的禍。許多岌岌可危的科大、高職,就藉助政策,透過仲介大量招生,延緩倒閉時間。

一位住在台灣、懂越語的老師抱怨,他過去到技職校院應徵教職,學校擺明告訴他:你被錄取是想藉助你的語文能力到當地招生。「我很無奈,根本不想做這種事,」這位老師後來選擇離開。

其實,學工亂象是果,少子化才是因,政府如不推出合宜退場機制,仲介永遠不會消失。一位私校的國際長感嘆,仲介學生確實不對,但很多私校已飢不擇食,質問他為何不正規招生?就像罵他何不食肉糜一樣。

生源逐年驟減 校方經營瀕臨崩盤危機

台灣生源問題有多嚴重?截至104學年已有七所高中職停辦或停招。去年高中職缺額破10萬人,預計三年後北北基國中畢業生人數,連公立高中都招不滿,更遑論私校。

目前全國高中職共524所,108學年預估剩20.9萬名國中畢業生,平均每校僅分到399名學生,113學年預估降到17.5萬。北部目前就有學校只剩九位教職員,校長薪資才3萬多元,但董事會還在硬撐。高中職很快會迎來大量倒閉潮。

大學同樣面臨風暴。全國161所大專校院,私立占111所,108學年度有172個系所停招,預計111學年度僅剩18.8萬名高中畢業生。

近兩年招生壓力更大。原先來源穩定的陸生,因兩岸關係緊張驟減。中國文化大學國際長郭國誠表示,全國各學籍陸生從2015年的3019名縮至2018年的2140名,其中學士班更從1967位滑落到707位。許多學校只好找東南亞學生替補。

近日教育部再祭出註冊率未達標就要減招的政策,這對私校來說,可能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棵稻草。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直言,25年前啟動教改,廣設高中、大學是中央的政策,如今學生來源減少,對私校乃非戰之罪。他認為教育部應採公私立大學同步減招措施,否則私立大學將面臨大崩盤,所剩無幾。

其實,教育部早已考察日韓的退場機制並完成報告,國外都是往「私校處分資產,跟政府談好合理分配成數」的方向處理,不僅能解決教職員退休、資遣問題,確保學生權益,政府也能拿到一筆經費。

但截至目前為止,台灣私校退場機制,仍無法定案,問題愈拖愈嚴重。

無法退場的癥結,卡在校地的資產利益該歸誰?有一派認為,當初政府鼓勵私人捐資興學,辦學本身就是公益,當學校退場後,校地理應收歸國有。但絕大多數私校董事會不這樣認為,他們主張,私校長年來投資硬體設備、培養師資,因少子化不得不退場,卻因土地增值被要求充公,不合理也否定過去的貢獻,資產處分應合理分配。

兩派論點至今無法達到共識,使得私校退場仍是燙手山芋。柯志恩分析,資產處理絕非教育部能主導,涉及其他部會,目前氛圍就是「拖」,官員想的是,不要在我任內倒閉,學校想的是,能拖就拖,沒人願意主動退場。

但學工事件已讓台灣的高教、技職形象受損,去年底還差點演變成外交事件。就在柯志恩質詢後,印尼多家媒體均以顯著版面報導學工事件:印尼學生在台受強制工作,印尼外交委員會要求徹查真相、印尼勞動部長要求處理印尼學生有否被強制工作。

學校無法順利退場 學生仲介就不會消失

今年春節前,有台灣老師到印尼招生,卻被當地合作學校交代不能暴露身份,最好說是觀光客,可見台灣在印尼招生已被汙名化。

熟知內情的人更哽咽地說,新南向產學專班辦理至今,已有八名學生失聯。印尼原先就排華,他們分不清台灣人跟中國人,再不遏止亂象,政府、台商都會受到傷害。

雖然教育部在學工事件後,不斷修改規定,加強查核。但教育界都知道,只要學校無法順利退場,學生仲介就不會消失。

三年後,私立高中職、大專校院倒閉潮將全面來襲,明年誰接下總統大位,都必須面對解決。

教育部訪查產學專班結果〉
六所被檢舉學校查無不法!
新南向產學專班爆發學工疑雲,教育部逐一回應。
立委柯志恩除點名醒吾科大外,還另外提供六所學校資料,請教育部查辦。教育部回覆,都已調查完畢,確認學生校外工讀符合規定,實習也符合課程規劃,查無違法剝削、違法實習。因此,新南向政策仍會持續推動。
教育部表示,外界常誤解工讀與實習。其實,校外實習是學校課程的延伸,不是工作。至於工讀,為學生自由意志,不得強迫,外國學生每週有20小時工讀上限。但如發現有剝削情事,將移請勞動部辦理。
至於民眾投訴教育部不處理檢舉函一事,教育部則強調,東南亞國家辦理任何證件皆需透過代辦,外界常將代辦等同仲介,常常所檢舉事項並非事實。
教育部針對每件檢舉案皆會處理,但有些未附地址,無法回覆結果,並非隱匿不查。
另外,考量新南向國家代辦業者,水準參差不齊,未認真處理留學糾紛,讓學生轉而對台灣政府、學校不滿。教育部已提醒學校涉及代辦事項如收費,招生時須向學生說明清楚。
各檢舉函如經查有違規或剝削學生情事,教育部將依情節輕重予以停招及其他處分。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3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http://bit.ly/2tTmc4o
【立即購買遠見雜誌3月號:http://bit.ly/2UoJ0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