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開講1〉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副總院長 翁林仲
醫師世家代代相傳,非正式統計,眼科特別多。眼科也是吸引年輕醫師爭相投入的專科,不像其他內、兒、婦、外和急重症有「五大皆空」的疑慮,眼科一直是當紅的專科。
「眼科有『小內科』之稱,眼睛小而複雜,大腦神經一半連結到眼睛,腦部有腫瘤,眼底檢查也可能看得到。」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副總院長翁林仲說,糖尿病可能引發視網膜病變、甲狀腺功能不足會有凸眼症、風濕性關節炎會有乾眼症、多發性硬化症會引起視神經病變等等,重要性不輸其他內科。
翁林仲的父親、叔叔都是眼科醫師,正在醫院實習的女兒,也可望成為新生代眼科醫師,有女繼承衣缽。
翁林仲的父親,畢業於台大醫學系,離開台大醫院之後,到民風純樸的桃園客家小鎮中壢開設「翁眼科診所」,是50年代桃竹苗地區唯一的眼科診所。
外人也許不知,「翁林」其實是複姓,在台十幾代,早年因翁姓、林姓兩家長輩義結金蘭而改為複姓。翁林仲說,日據時代,只有日本人可以取四個字的名字,因此他是單名,但他的兒子、女兒名字都是四個字。
醫生世家,致力視力保護
出生醫師世家的翁林仲,畢業自高雄醫學大學,執業35年,行醫風格深受父親和他的老師陳振武教授影響。
台灣早年眼疾嚴重,尤其是西部濱海地區鄉鎮砂眼罹患率高達百分之百,是光復前後台灣最嚴重的公共衛生課題。當時因衛生習慣不良,家人常共用毛巾造成感染,加上缺乏醫療知識,不少民眾偏好「洗眼睛」,誤以為可把眼中的沙子洗掉,結果造成疾病更加難以控制。經過陳振武教授長達十多年的追蹤治療與衛教宣導,才把這個再發率高的頑疾「壓」了下來。
翁林仲說,他的老師也是國內青光眼手術權威,研發以治療胃癌、乳癌的藥物來輔助青光眼小樑網手術,成功率逾九成。這項療法也被編入醫學教科書,廣為各國所採用,是全世界知名的台灣眼科之光。
被長輩賦予厚望的翁林仲,自然而然地踏上眼科醫師的人生旅程。他拿到公費獎學金赴日留學,取得博士學位,十多年來和日本眼科醫學界一直維持密切交流,推動醫療外交。2015年翁林仲接任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理事長之後,也把視力保護視為重要的公衛教育。
2016年10月初才從日本京都開會回來的他說,眼科醫學界最新想法是,治療眼睛老化的白內障手術已相當成熟,如今更要防範乾眼症有年輕化的現象,以往這個集中於中老年人、更年期女性的眼疾,臨床發現30歲以下的年輕患者愈來愈多,這就和長時間使用3C、熬夜、壓力有關,必須提早警示。
近視難免,但要防高度近視
「一般人的眨眼次數約是每分鐘10~15次,年輕人常有過度專注而目不轉睛的情形,」翁林仲說,眨眼次數少,會讓淚水分泌下降,加上室內空調,濕度不夠,愈來愈多人都有眼睛乾澀、充血、視力模糊的症狀。
翁林仲對台灣近視年齡愈來愈輕也是憂心忡忡,「也許控制不了近視,但要擋住高度近視。」因為高度近視是「病理性」眼疾。
他有位25歲患者,是師大實習老師,近視達1300度,因為準備教材,長時間盯螢幕,出現飛蚊、閃電,這是典型的視網膜剝離症狀。
翁林仲說,高度近視不同於一般近視,醫界視為已有「病理性」變化,雖然戴眼鏡、雷射手術可以矯正度數,但無法改變眼軸已經被拉長的事實,如果再不好好護眼,日後極可能引發因視網膜變薄的黃斑部出血。
翁林仲指出,衛福部、國健署、台北市、新北市多年來都很積極推動視力篩檢,成效不錯。舉例來說,以往中低年級近視學童平均每年增加100~125度,但是只要積極衛教,馬上治療控制(使用低濃度散瞳劑),就可以讓近視增加的度數減少至僅有25度。
戶外活動,減少近視發生率
不過,更有效的防治,還是要讓學童常常走到戶外。2014年國健署的「視力防治研究計畫」發現,學童只要每週至少有11小時的戶外活動,就可減少五成五的近視發生率。
「體育課真的不要再拿來上數學了,」翁林仲疾呼,下課也要把學生趕出教室,這是最基本的護眼方式。
身為眼科醫學會大家長的他,堪稱護眼達人,從國中有近視200度後,至今近視一直維持在300度左右。而且兒子沒有近視,女兒則是高三才有近視。「我是體育系副修醫學系啦,」翁林仲笑說,他從小就是桌球、棒球校隊,國中整天都在打球。
翁林仲的診間老少病患都有,對30多歲就老花的年輕人,他會說,「你的眼睛就像橡皮筋彈性疲乏了,要好好休息。」對長者擔心的白內障,他則安慰,「白內障就像白頭髮,長壽才會得到;還好你有來看醫師,手術後,眼睛可以用到呷百二。」老人家聽了個個笑咪咪。
「衛教,要用病人聽得懂的語言,」翁林仲說,視力檢查也不僅是驗光、配眼鏡而已,眼疾提早診斷才能讓「科技大國、視力弱國」的台灣,早早去除眼鏡王國之名,這也是眼科醫學界要持續努力的目標。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2017護眼特刊;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
【立即購買遠見雜誌2017護眼特刊:https://goo.gl/rxv7p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