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台灣數位環境 借鏡愛沙尼亞

Foto

我一直在財務金融領域服務,關注的也是金融科技(Fin-tech),根據我的觀察,行動、社群、物聯網、雲端、數據與網路這六大因素交互影響,驅動了Fin-tech,也驅動了產業數位化。

數位發展與愛沙尼亞的故事

現在很多國家都在推動數位經濟,其中愛沙尼亞較早推行,而且已有不錯成果,所以我以愛沙尼亞這個國家為例來討論。愛沙尼亞國土面積比我們大一點,人口只有一三○萬人,資源非常缺乏。從一九九六年到二○一六年,愛沙尼亞的平均經濟成長率是四‧一%,台灣是三‧九%;平均薪資在一九九六年時愛沙尼亞是九,三九四美元,台灣當時已達一二,五八三美元,但是到了二○一六年,愛沙尼亞已有二三,六二一美元,台灣還在一六,七二八美元;薪資成長幅度愛沙尼亞高達一五一%,而台灣約三三%。最大差異是愛沙尼亞是數位科技為主,毛利比較高,而台灣是科技製造業,毛利比較低。

領導人與深化數位根基很重要

一個國家的發展,領導人非常重要, 一九九二年時,愛沙尼亞首相馬爾特‧拉爾(Mart Laar)帶領平均年齡三十五歲的內閣進行創意創新,建立網路基礎環境,於二○○○年宣布上網是人民基本權利;二○○七年開放線上國會公民投票,同時也是全球第一個e化政府,上網報稅僅五分鐘,公司登記僅十八分鐘,它們也啟動了電子居民證計劃,是第一個為居民提供跨國數位認證的國家;二○一二年,為深化數位化環境,讓學生更早學程式語言,推行學生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學程式,深化數位化的根基。後來很多國家陸續跟進,台灣則要到明年才將其列為國中必修課。

公務員心態不利開放 鬆綁法規 建立數據標準

愛沙尼亞的案例值得借鏡,顯示政府塑造數位化的環境最重要。我認為,台灣推動數位經濟,應從以下幾點努力:首先是法規要鬆綁,現在金融法令規範很嚴,如開戶要雙證件,一定要臨櫃辦理等等,讓事情無法推展。之前提到要試辦金融創新條例,但近一、兩年,最近才送到立法院。其實法規能否鬆綁,和官員心態息息相關。電子支付第三方條例現在雖有五家在實行,但是業績做不出來,我在金管會主委任內便跟多次要求負責的同仁積極推動,但他們卻向業者反映,主委隨時會換,但公務人員不會換,這種心態當然不利於開放。公務員之所以保守,主要是怕出事,一定要塑造開放創新的大環境,才能讓官員勇於任事。

其次是建立數據的共用標準等。邁入大數據時代,如果沒有共用的標準,將無法推動,所以共用標準要建立起來。有了標準,還要建置共用平台蒐集大量資料,才能進一步的運用。以我熟悉的金融為例,金融資料裡面有保險、證券、銀行等領域,但沒有平台做整合。數位時代重要的身份認證問題,到現在一直沒解決,如何推動fin-tech?因此相關配套要盡快完成。

精確解讀數據  運用資訊時代利器

第三,深化教育,盡快把整個環境建構起來。農業時代和工業時代,生產要素是土地、勞力、資本,資訊時代,數據最重要。哪個產業有辦法掌握、並解讀數據,便掌握資訊時代的利器,比方金融業,能夠解讀數據,就能在銀行進行差異化的精準行銷,風險控管也能更精確。

第四,是資通安全。發展大數據,法務與規範也必須建立起來。最近行政院資通安全管理法已送到立法院,我們希望趕快通過才有依據。

最後,在金融層面。直接金融部分,從原始的群募、天使基金、創投、私募基金、還有上櫃等,這些台灣現在都有,但使用上不順暢,要設法運作更順暢;間接金融的部分,目前有創業貸款、金融挺創意貸款、中小企業專案貸款、併購專案融資等等,這部分要讓它運作更好,並為整個數位經濟發展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