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仁濟醫院院長李龍騰 想做對的事,就要堅持!

Foto

曾任衛生署副署長的李龍騰醫師,是當年SARS疫情爆發時的抗煞功臣之一,也是國內公共衛生領域的專家。他歷任官場數職,對於醫療專業始終有一份榮譽感與使命感,寧願看診時間增加,也不願誤診一人;當面臨官場文化與醫療專業衝突的時候,他認為專業遠比烏紗帽重要……

「醫師,我的檢查結果怎麼樣?」診間一位70多歲的陳女士問著。
「(台語)水,人水,血也水!數字都正常。」李龍騰醫師回答,並拿出預先抄好驗血報告數值的紙條給她。
陳女士有點開心地偷笑了一下。
李龍騰醫師接著說:「我看妳很久沒做乳房檢查了,給你排個乳房攝影檢查好嗎?」
怕麻煩的陳女士遲疑了兩秒鐘,然後說:「喔!好啊!」……。

這是李龍騰醫師的問診風格,跟病人話家常、開玩笑、聊天解憂愁,一點都不像刻板印象中「名醫」高高在上的姿態。他在家醫科,如果有診,幾乎都是最早開門,最後再自己關門。

李龍騰的從醫生涯,從當時的台北縣雙溪鄉衛生所主任開始,到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任,再到台大醫院金山分院院長,現在亦協助仁濟醫院擴建轉型。

他沒有顯赫的家世,出生在雲林一個土壤中只能種地瓜、甘蔗的窮村莊,卻懷抱著救人濟世的志向,在金字塔頂端做一位親和的草地醫師。媒體曾經稱他「熱血醫」,他也曾自嘲為官時「心直口快」;但在政治的角力中,要持續做「自認對的事」並不容易。

良好醫病關係要有好脾氣
還要有同理心

李龍騰有出了名的好脾氣,在診間面對病人時,他可以用幽默化解病人的煩惱,讓病人對他心服口服,乖乖照醫囑來治病。問他為什麼這麼有耐心,他說:「病人就是有病才來看醫生,不該把他們當成一般人來看待。」他也常跟醫學系的學生告誡:「你們要有同理心!」他的親和力正是家醫科醫師最好的形象典範。

為了方便早起的年長者及上班族就診,他在台大醫院的門診,從早上五點半就開始看診,全院的醫護人員都還沒上班,他就先看病,上班族若要趕著上班,可另找時間來領藥。

他的病人一天有200多個,一天的工時有時長達15個小時;還好他都事先整理好回診病人的病歷,病人一來就可以分析病情、叮嚀注意事項,然後花一點時間來關心病人的日常。當他被問到「要關心這麼多病人,會不會筋疲力竭?」他回答說:「不會,助人為快樂之本!」

對於醫病關係,他有特殊的見解。他說:「醫病關係若不先建立,再會診斷、用藥也沒用,病人回家後不一定會配合服藥、回診。所以很多醫生常納悶,已經開了好藥,但患者病情卻未好轉,甚至還衍生醫療糾紛,這就是缺乏信任。」所以他把每個病人當成朋友,病人因為信任,願意執行療程,不會像一般病人一樣急於尋求第二、第三意見,這樣更能避免時間上的拖延與誤診。他說,回到台大醫院看診,近14年來,光是癌症,在他的門診就已經早期篩檢出300多個病例,這就是良好醫病關係展現的成效。

此外,歷任台北縣、市衛生局局長及衛生署副署長時,據說他不論怎麼被民代質詢,都可以不動怒;而被問到這點時,他說:「把他們當成病人一樣對待就好了嘛!」他就是可以用這樣深度的同理心來看待負面情緒,相信對方必定是有他的原因,所以才會發怒、憂鬱或擺臭臉。他認為「只要堅持做正確的事,並繼續溝通,事態就能好轉。」

從小嘗過「要求生」的苦
長大更能勇敢面對挫折

這樣寬容的心態是從哪裡領悟出來的?他說:「我是生在全台灣最窮的『雲林縣水林鄉塭(音ㄨㄣˋ)底村』。」那是一個以農耕為生的村莊,只能種地瓜、甘蔗跟花生,其實,最貧瘠的土地才會被用來種地瓜跟甘蔗,這也是這裡富裕不起來的原因。

李龍騰說:「生在這種環境,能活下來算不錯了,要感謝天、感謝地,所以我生性不會埋怨東、埋怨西;之後去嘉義唸了嘉義初中、嘉義高中,那裡洗澡沒熱水,每天都用冷水洗,後來發現即使是這樣,日子還是能過下去。所以,在職場上遇到民代罵我或其他挫折,只要想到小時候『要求生』的苦,就不感覺苦了。」

他就像家鄉的地瓜和甘蔗一樣,即便生長自貧瘠的土壤,照樣能成長,吃苦到了最後,反而生出甜滋味。

為官要有專業的堅持
改革就不要怕得罪人

病人眼中好脾氣的李龍騰,在工作執行上則展現嚴厲的一面,像是他對於部屬的辦事成果不滿意時,也會生氣、罵人,但他自認在嚴格訓練之下帶出來的部屬,後來都成了獨當一面之材,這樣的要求是有必要的。為官時,遇到該變革的時候,他也不手軟。他說:「改革需要魄力,不要怕得罪人,當官就跟當醫師一樣,只要診斷正確、處方對,加上溝通好,成果自然會顯現出來。」

像是他在台北市任衛生局局長時,延長十家市立聯合醫院的上班時間,並實行院際整合跟特色發展,一開始也是有員工抱怨,但後來就獲得民眾認同,以及現在聯合醫院各有專精,又可資源共享的綜效。後來在台北縣衛生局長任內,也曾撤換縣立醫院的高層,對內部大改造,把業績從一個月2700多萬,增加到後來的8000多萬元等,這些都是他的信念「做對的事,就要堅持。」

2003年爆發SARS,他時任衛生署副署長,因一時口快又被媒體誤報,被誤解成他是以衛生署的立場「決定對仁濟醫院封院」,這樣的情況又引起行政院高層不滿,認為他未先上報就獨斷獨行。雖然有誤解,他也自承「心直口快」,不過最重要的還是以感染醫學的專業角度來研判,當時封仁濟醫院全面消毒,是最能控制疫情的做法,所以他回答長官說:「有事我負責!」

當時媒體對他有褒有貶,但在他的心中「人命」擺第一,只求無愧於心。後來仁濟醫院的疫情止穩,也證明他的判斷是正確的。所以在官場上徒有專業還不夠,有時候還要有擔當的肩膀,專業才能發揮。……完整內容,請繼續閱讀《大家健康雜誌》372期 

*推薦閱讀:
自助旅行V.S跟團旅行,樂齡族適合哪一個?
出國自助旅行必下載APP!安排住宿、交通超實用
※ 本文出自《大家健康雜誌》107年7月號,更多精彩內文,請見【大家健康雜誌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