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生技產業風雲再起,迎接成功

Foto

生技產業鏈中上游的技術開發、中游的臨床實驗執行、下游的通路銷售等環節都是由複雜且深奧的專利所堆壘而成。台灣生技產業的發展,前方面對的是國際已經發展完整且實力雄厚的醫藥巨擘,後方則有中國大陸越來越具金錢實力的醫藥集團。如何與中國競爭中又合作,如何在國際大廠層層專利網中,破網而出!

在國際大廠層層專利網中突破勝出

台灣生技產業有著不簡單的考驗,但卻又具有相當成功機率,原因是:台灣現今集人才、資金、技術,各方面條件於一身!過去10年的發展,台灣股市統計共有19家公司市值在台幣100億元以上,也有5家新藥公司的藥品研發進入到美國三期臨床,並且成功的案例者如智擎、藥華、中裕、太景等等,也進入到通路銷售,與策略夥伴共享銷售利潤的時刻!

重視基本面市場越趨成熟

自2014年以來,台灣生技產業的投資氣氛顯得迷離,由於新藥公司的解盲失敗,讓台灣投資人重新重視生技產業風雲再起迎接成功!

基本面,重新研究每一家新藥公司、醫材公司、通路公司的獲利、研發進度、技術等級!這是市場越趨成熟的表徵。我們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樂觀其成。

解盲的成功與否,我們重新下定義:隨著臨床實驗的進行,不論最後是解盲成功或失敗,新藥公司的研發實力仍在,這才是解盲背後所深具的意義!舉例來說:健亞生技公司陳正董事長在美國紅斑性狼瘡在美國進行到三期臨床,最後結果不幸以失敗收場,但在一路的實驗中,陳董事長看盡了數百種新藥,進而將美國心悅的中樞神經用藥項目引進台灣掛牌,豐厚台灣股市精彩性。近年陳正董事長又引進了林秋雄董事長進行腦癌新藥研究,林秋雄董事長所屬的浩宇生技,也即將在2018年公開發行。

他們一路上在生技新藥研發陸上行走,未曾有所遲疑,只因為這些努力可以讓患者壽命延長或生活品質改善。

台灣成功案例越來越多正面能量擴散

除了不應以解盲成敗論英雄外,台灣生技產業的發展已經慢慢從單打獨鬥變成集團化,失敗的承受度更高,同時也讓生技產業變得成熟茁壯。

如同過去20年的電子產業發展一般,有聯電集團、台積電集團、英業達集團、鴻海集團等等航空母艦級的經營型態出現,生技產業的台積電集團、鴻海集團也正在成形,蕭英鈞先生的東洋集團(東洋、東生華)、林榮錦先生的晟德集團(晟德、永昕)、陳正先生的健亞集團(健亞、浩宇)、張世忠先生的基亞集團(基亞、高端)、王長怡女士的聯亞生集團(聯亞生、聯生藥)、章修綱先生的瑞寶集團(瑞寶、生控)....。

成功案例繼續增加美國三期臨床數目大增具時代意義

台灣已經出現智擎、太景、藥華、永昕、中裕等成功案例,領取藥證、收取權利金、架構通路團隊的階段;現在美國進行臨床三期的有浩鼎、美國心悅、杏國、健永、藥華(以歐洲實驗數據向美國申請同步三期)。2017年的生技產業比2014年之前更加成熟,弔詭的是,比之前股價更是便宜的便宜。

財務學上評價生技公司的方法約略與傳統產業相同,以營收、毛利、研發支出、廠房擴充、EPS成長、國外客戶的分佈及等級,多角度去看待。

市場不了解新藥公司:為何一直在燒錢的新藥公司,為何能夠擁有高股價、高市值!於是不懂生技產業的人士就說:這是泡沫!其實這種鐵口武斷式胡說,只是凸顯其對生技產業的一無所知及不求上進。台灣不只政治民粹,連股票市場分析也很民粹。

NPV淨現值法無法表達出新藥公司的成功價值

分析師常用NPV淨現值法,把未來的獲利折現回來,因為新藥的未來獲利因為尚未成功落實,也因此股價變成是一種想像,既便如此,國際上併購案例絕對不是以NPV來計算,而是以「商機營業額」來買賣!

這是值得等待的一刻,我們等待的是有獲利的公司、找到經營模式的成長公司,趁著中國生技產業尚未全面崛起,台灣生技產業授權或與對岸生技公司共同開發,找到適合營運模式,穿過時光隧道,進入東協市場、亞洲市場。

太景公司許明珠董事長成功的將藥物與對岸合作,藥華藥公司林國忠執行長順利的進行與歐洲通路結盟,智擎生技公司葉常菁董事長則是已經把7900萬美金順利的放入台灣智擎公司的口袋!

強化公司治理贏回投資人的信任

投資生技公司的經營除了新藥功效以及臨床進度之外,也需要公司治理的強化,以獲取投資大眾的信任。台灣股市投資人除了需要透明的產業資訊更需要正確的解讀。

2018年生技公司多家進入更大突破性發展,我們相信,2017年第四季起就是優質生技產業的投資時機,就是現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