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比利時分享小國國際行銷眉角

Foto

臺灣和比利時有一個很相似的地方就是生技公司的規模都是中小型企業居多,缺乏龐大的資源、人才和經費去進行國際行銷。因此,比利時政府培養了一批具備國際市場行銷經驗和了解當地生技產業特色的人才,再派駐到世界各地,推廣比利時生技公司的能量、產品跟技術。

臺灣生技產業要起飛,除了要有厚實的研發能量、優秀的人才團隊以及支持研發的資金之外,如何進行國際佈局與市場行銷也是非常重要的關鍵,畢竟臺灣市場有限,產品必須走出臺灣、推向國際。

為了協助廠商對於生技產業的國際佈局與行銷策略有更多了解,臺北市政府產業局與臺大創新育成公司特別在臺北生技周系列活動中,安排一場–2017臺北市生技產業高峰論壇–國際佈局與行銷策略活動。

臺北市產業局副局長吳欣珮致詞時表示,臺北市具備全國最豐富的多元人才、健全的金融體系、以及全國密集度最高的醫療機構及學研單位。目前臺北市生技企業家數占全臺灣約1/5(逾360家),創造的營業額佔全臺1/2(逾1,300億元)。

行政院規劃的五大創新產業計畫中,「臺北南港」將由「亞太生技醫藥研發產業中心」打造為我國生技產業廊帶北端軸心;以東區門戶計畫–「國家級生技產業廊帶」子計畫為基地,北向結合內科、南軟的生技群聚效應,南向串連中研院、國家生技園區,銜接生技醫藥研發動能,西向銜接生醫法令主管機關衛福部食藥署,並藉由南港車站四鐵共構的交通樞紐,串聯竹北生醫園區,打造北臺灣生技產業廊帶。

高峰論壇活動由擁有近20年生技產業投資經驗的華威創投合夥人李世仁擔任主持人,並邀請國內4家具備國際行銷實戰經驗的標竿企業,包括:聯合骨科、雃博、智擎及基亞等,分享多年來國際佈局、市場行銷策略的獨特心法,以及比利時駐東京大使館科技處長法蘭德斯(Dr. BenKloeck)分享小國如何成功國際行銷的戰術。

跨國國際行銷策略交流立足臺北放眼國際

Kloeck表示,臺灣和比利時有一個很相似的地方就是生技公司的規模都是中小型企業居多,相較於美國、歐洲和日本的大型生技或製藥公司,這些中小型的生技公司缺乏龐大的資源、人才和經費去進行國際行銷。

因此,比利時政府培養了一批具備國際市場行銷經驗和了解當地生技產業特色的人才,再把這些人才派駐到世界各地,推廣比利時生技公司的能量、產品跟技術,也盡力促成比利時生技公司與國際藥廠合作的機會,這樣的策略思維模式或許可以作為臺灣推動生技產業國際行銷的參考。基亞生技董事長張世忠在會中特別提到,檢視一家好公司的條件是「PPPST」。

必須要具備P(Patent)、P(Product)、P(Pocket)、S(Strategy)、T(Team)。其中最重要的就是T(Team),也就是團隊,有好的團隊才能成就設定的目標,即使產品或計畫本身不夠完備,也有機會能扭轉劣勢。

「沒有好的團隊,即使計畫再好,也無法落實」張世忠指出。基亞生技一開始就設定是國際公司,從設立初期開始,公司所有文件往來都是採用英文,未來才不會有轉譯的問題,無論與哪一個國家的廠商往來、做生意都可以減少語言、文字上的溝通障礙。

品牌經營是一條必要且有價值的路

雃博董事長李永川分享雃博一路從醫材代工走向品牌經營的心路歷程,他提到,當初從代工走向品牌是趨勢使然,也是不得不為。雖然以往代工的利潤不差,比起資訊電子業要好很多,但是總是走不出自己的特色,再多努力都是為人作嫁,客戶也可能隨時把訂單轉給別人。

「品牌經營雖然很辛苦,但這是一條有價值的路,你看的到自己的價值。」李永川說。

智擎總經理葉常菁則強調,心態及願景是公司成功與否的關鍵,必須從一開始便就定位自己是global company,才能在做任何決策時看的都是國際市場,而不是單一市場,這樣才不會侷限自己的發展。

臺灣是滋養企業的土地,但是企業要壯大一定要走出臺灣、競逐國際市場,而心態和願景就是企業發展的關鍵。聯合骨科董事長林延生則談到,從代工到品牌的蛻變,必須投入苦工。品牌經營是一條不歸路,走下去就沒辦法回頭了,即使想回頭走傳統代工之路,也沒有機會了。他談到,要做品牌就要有國際視野,主要競爭對手都不是身邊的本土企業,而是經驗豐富、資源龐大的國際大廠。

因此,在推出任何產品之前,都需要有完整規劃的布局,牽一髮動全身。「從產品設計、定位、符合相關法規、供應鏈、銷售端的配合等,都要全面掌握、充分了解。」林延生指出。

還有找到好的合作夥伴是很重要的,在市場布局之初,就要找到可以信賴又懂市場的銷售夥伴,或許可以共同成立合資公司,邀請他們入股共享利潤。2017臺北市生技產業高峰論壇-國際佈局與行銷策略活動,共吸引了超過100位專家、生技廠商與會,現場可說座無虛席,臺上臺下反應互動熱烈。

本文刊登於《環球生技月刊》2017年7月號

http://www.gbimonth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