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丁再發打造臺灣種紅豆杉在地產業

Foto

1986年,丁再發毅然捨棄了金融業,投向紅豆杉的懷抱。歷經多年研發,從紅豆杉枝葉萃取出「紅豆杉原素」,並經行農業委員會林業合作研究發現,可應用在皮膚及皮下組織修護及保養,甚至還可在預防醫學上使用。

30年前,蔻麗雅娜國際有限公司總經理丁再發,是一個「號子」( 證券行) 的老闆,原本只是以「玩園藝」心態接觸紅豆杉,憑著對園藝的熱愛,逐漸瞭解紅豆杉的用途,最後關掉了號子,一腳踏入被譽為「希望之樹」的紅豆杉林裡。

臺灣紅豆杉或稱南洋紅豆杉,屬於裸子植物,是臺灣珍貴針葉五木之一。

臺灣針葉五木包括檜木類、臺灣杉、香杉、臺灣肖楠與臺灣紅豆杉,這些都是臺灣最珍貴的樹種,木材品質優異,被分類為針一級木,多屬於高大的喬木。

紅豆杉分布在臺灣海拔2,000公尺上下的山區,在人的胸高處,其直徑可達1公尺以上,樹可高達20公尺以上,樹幹略扭曲,比起其他4種針葉木,它是樹形較矮胖、樹姿較醜的樹種。

丁再發表示,「樹姿可能歪七扭八,但它的果實像紅豆,是針葉五木中,果實最鮮豔漂亮的。」

生命之樹 抗癌藥原料

1966年時,美國國家癌症研究中心從「太平洋紅豆杉」的樹皮中,萃取出紫杉醇,並發現紫杉醇具有抗癌的效果。經過一連串的臨床試驗,1989年才被製成製劑用來治療卵巢癌與乳癌。

由於治療效果甚佳,而聲名大噪,紅豆杉更被喻為「生命之樹」。

不過,太平洋紅豆杉生長緩慢,從樹皮萃取紫杉醇的產量又低,以治療一個卵巢癌病患需要2公克紫杉醇而言,就需要砍伐2到3棵50~60年生的紅豆杉。

倘若萃取1公斤的紫杉醇,就需要砍伐2,000至4,000株的太平洋紅豆杉。「從樹皮萃取的紫杉醇,會將紅豆杉連根砍掉,這對於樹、環境其實傷害很深,也不永續。」丁再發不忍的說。

為避免紅豆杉遭受大規模砍伐,全球各地的研發人員開始投入紫杉醇量產的研究工作。其中,曼地亞紅豆杉(Taxus X media) 的乾枝葉每公斤約可生產200 ppm (每公升含有的濃度/ 毫克數)的紫杉醇,因而被選拔出來並大面積栽培。

另外,經過多方尋覓,最後發現在紅豆杉的萃取物中,除了含有紫杉醇,亦有含有與紫杉醇主結構相似、濃度甚高的「10 – 去乙醯巴卡亭III 」 (10-DeacetylBaccatin III,簡稱10-DAB)」,這種成分在少數紅豆杉品種的枝葉中,濃度高達1,000ppm,是紫杉醇的3倍以上。

利用10-DAB作為合成的前驅物,只要約10個步驟就可合成紫杉醇,在實驗室中的合成率可達80%以上,這種方法稱為半化學合成法。同時,也是目前紫杉醇較為成熟的萃取方式,而提供10-DAB來源的植物,主要是歐洲紅豆杉的枝葉。

紫杉醇全球每年需求3公噸

之所以採取半化學合成法的主要原因,不僅是產率較高,亦無須為了萃取藥物而犧牲稀有的天然林木。另一項因素,是天然的紫杉醇再怎麼純化,總會含有微量的雜質,這些微量雜質會隨栽培方法、環境變化而異,造成品管上的困難。

同樣是純度99%的天然紫杉醇,永遠難以保證不同批原料的雜質是一致的,這些雜質均須通過檢驗,證明產品對人體無害,才能進一步製成藥劑。

反之,半合成紫杉醇經過合成步驟,產品的品質幾乎能達到一致,也就容易合乎藥檢的標準。

本文節錄於《環球生技月刊》2017年6月號

http://www.gbimonth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