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不只是一種專業,更是一種態度。楊勝雄走過廣告公司、一般企業、政府單位,2017年接任台灣設計協會(TADA)理事長,身兼教職的他對「設計」有何見解?設計又能如何影響一個國家的發展?
黑色短T恤加上牛仔長褲,是楊勝雄的常見打扮,樸素簡單的穿著,反映出他的溫文儒雅,「一個人所散發的美感,不需要華麗的品牌堆砌,以乾淨、簡約為元素,打造屬於自己的風格,便足以代表你個人。」
從未離開設計的楊勝雄,也曾懷疑自己能否勝任這份工作,時常為技巧生澀、創意枯竭、視野狹隘等問題所困,支持著他一路走來的是「未曾一絲鬆懈的設計理念」。設計,來自於用心觀察生活、感悟人生真諦,「設計讓人著迷之處,在於它能『創造未知』」楊勝雄說。
「那你的設計理念是什麼?」他回答,不同層面所應用的設計,目的不盡相同,但其「解決問題」的核心價值,無論在哪,始終不變;這也培養了他個人的獨立思考能力,且藉此訓練自己如何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一件完美無瑕的設計,該有哪些必要條件?楊勝雄認為,除了實用技能的「技術面」外,正確認知的「觀念」更為重要。
在技術面上,設計被廣泛應用於平面、室內、工業、商品等,這些技術必須要能解決痛點,設計才會產生有意義;楊勝雄還強調,身為設計人,有能力找到適當的資源來解決問題,也是應具備的技能項目之一。
其次還必須釐清藝術和設計的差異。楊勝雄表示,設計和藝術極為相似,但藝術家止於創造畫面,設計師還必須有後續的檢核動作,回頭檢視是否真正解決了問題,因為「解決問題」才是設計的核心與根本。
<<以平面設計為事業 以設計為志業>>
國小時期就開始接觸美術的楊勝雄直言,以他的家庭背景,要踏入繪畫領域幾乎是天方夜譚;但是,當年在兼任音樂老師的導師陳素月啟發下,開啟了繪畫之路。
這年迎來一場繪畫比賽活動,老師給了楊勝雄一張圖畫紙,鼓勵他拿起畫筆創作,結果這張畫得了比賽優勝,「自此之後,大家都覺得我是會畫的」楊勝雄說,到現在他仍特別感念陳素月老師,帶給他這次關鍵的嘗試。
準備踏出中壢高中校門前,楊勝雄已經說服父親,讓他選擇美術系;在那「士農工商」的早期社會裡,長輩為了子女未來設想,多半會制止孩子走美術這條沒「錢」途,又吃不飽的路。
當時的楊勝雄能理解父親的擔憂,因此在選擇文化大學美術系前,就很肯定地告訴父親:「我會朝設計師目標前進,而不是藝術家。」讓家人支持,更讓自己無後顧之憂的朝未來邁進。
進入大學後,楊勝雄為了訓練自己,大二時開始參加各式大大小小的比賽,直到大學畢業,三年來,他所累積的獲獎獎金已高達50萬新台幣;看似未來一片美好,在他投身職場的前七年,雖一直從事平面設計工作,但在過程中,楊勝雄的心有所懷疑,開始問自己:「還能做什麼?」
迷惘的七年,他未曾停止學習,甚至勇於開拓不同面向的設計視野,楊勝雄輾轉來到國家戲劇院(現為兩廳院)擔任設計師,此時他已能清楚掌握「事業」的方向;十年之後,楊勝雄踏入台師大設計研究所,再次重回校園生活,這時他的心境已經有大幅度的轉變。
他說:「『事業』和『志業』截然不同,為滿足生活所需,我將平面設計當為事業,而設計就是我的畢生志業,到現在仍非常清晰且明確。」從徬徨、猶疑,到確立人生目標,楊勝雄一路累積了多元經驗,也花了點時間才成就此刻的他。
<<設計高度 從前輩所站的高度而來>>
台灣早期設計公司並不盛行,多數有志成為設計師的設計人,會選擇進入廣告公司服務,楊勝雄也不例外,當年他來到聯廣參加面試,面試官就是「廣告教父」賴東明,面試時只問:「請把海報設計的流程講一遍」,楊勝雄不假思索地完整回答,就這樣踏入了廣告產業。
一年後,楊勝雄考取國家戲劇院的設計師,準備離開聯廣時,他向賴東明報告道:「我熱愛廣告,但我覺得人生經驗更重要;我以後也不會進政府部門,給我一年的時間,我想進去看看」,賴東明當面聽取他的想法後,不僅認同他的觀點,還說:「一年後,只要我還在聯廣,就有你的位置。」
儘管一年之後,楊勝雄並未選擇回到聯廣,但賴東明的一舉一動都深深影響著他。
回憶起還在聯廣的那段日子,在一次週會上,賴東明勉勵所有同仁說:「不要小看自己!」那個時候,政治傳播才逐漸興起,政治人物的命令未必能傳到每位民眾耳裡,但廣告人所設計的報紙稿,能真真實實地讓兩千多萬人看見,在那個廣告人地位低下的年代,這一句話鼓舞了團隊士氣。
此外,賴東明身為扶輪社社長,時常帶著公司內的設計師和業務團隊,參加例會,「以我當時的年紀,能透過參與每次例會,見識到不同層次的人生歷練,讓我看見不少東西、學會不少道理。」
在他心裡,賴東明是一位業界非常資深的前輩,更深深地影響了他的設計思考,「他所在的高度,讓我真正明白設計應有的高度。」
<<美感並非多餘 執教鞭影響學生>>
背負多重角色的楊勝雄,同時也在文化大學、輔仁大學任教,以教育工作者的身份來談設計工作,他認為當前的台灣社會,難以被公平對待,寒蟬效應使得有能力的人不願站出來說話。
不僅設計工作,台灣各種產業中同樣存在壓榨、報酬低的事實,刻意被汙名化的結果,將使產業議題無法被理性討論。楊勝雄建議,別以有色眼鏡認定「設計」就是一項艱苦行業,讓一切先試著回歸到市場機制,實際的供需問題,能真正反映在自由競爭的環境中;從工作者自身立場思考,一旦失去熱情,任何事情都將顯得艱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