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封面故事 生技IPO新寵 投資「農業科技」吧!

Foto

2015 年5 月迄今,6 家農企登上興櫃,占生技醫療( 含農業科技) 類股22 家的27.3%,IPO 市場一支農業科技技大軍悄然成形。高毛利、正EPS、本益比不是本夢比「農業」一舉摘下興櫃股王桂冠,過去不受青睞的台灣農業,顛覆IPO 歷史,成為資本新寵。新藥題材跌宕,創投資金轉向台灣農業,政府及民間「農業科技基金」籌組正在湧現,未來幾十年,農業成為全球投資大亨最佳投資標的。台灣農業曾是世界之光,我們是否有機會重返榮耀?投資農業科技吧!

採訪/ 蔡立勳、楊傑名、王柏豪 攝影/ 蔡立勳、楊傑名、吳靜芳、陳欣儀

撰文/ 蔡立勳、楊傑名、王柏豪

生技興櫃股王「新藥」退位了,被「農業」取而代之。

5 月4 日,證券櫃檯買賣中心( 櫃買中心) 舉辦今年的興櫃板業績發表會,去年7 月2 日以每股158 元登錄興櫃的正瀚生技(6534) 受邀參加,現場座無虛席,臨時加設的座席也不敷使用。

正瀚成交價一度衝至441 元、漲幅達179%,一舉摘下興櫃股王寶座。儘管5 月上旬股市波動起伏,正瀚仍維持396 元上下股價,迄今,仍穩坐興櫃股王地位。

正瀚的2015年財報顯示,公司稅後純益率達40.06%、稅後盈餘2.04 億,EPS 每股盈餘6.83 元。本益比兼具本夢比,讓近期深受生技新藥風波或生技本夢比衝擊的投資者,沒有不追捧的道理。

農業科技大軍悄然成形

事實上,自2014 年8 月14 日,瑞基海洋(4171)吹響號角,成為國內首家經農業委員會評估、出具推薦函,以農業科技為營運主軸的企業上櫃後,IPO 市場中一支「農業科技」大軍正悄悄成形。

技轉農業科技研究院豬藍耳病(PRRS) 疫苗、於2014 年11 月7 日登錄興櫃的瑞寶基因(6479),也於去年6 月取得農委會推薦函,正在送件申請上櫃。農委會預期,還將有2 ∼ 3 家公司持續遞件申請上櫃推薦。

隨後, 主攻石斑魚養殖的德河海洋生技(8465)、研發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正瀚生技、專攻台灣原生種植物復育的易宏生技(7421)、生產益生菌原料的豐華生技(6553)、牛樟芝產業領頭羊台灣利得(8490),及全台首家進駐蘭花園區的台霖生技

(8469),都前仆後繼登上了興櫃。( 參見下表)

據本刊統計,2015 年5 月迄今2016 年2 月,總計有66 家公司登錄興櫃,生技醫療( 含農業生技)類股共有22 家,這其中農業股有6 家,就占了生技醫療類股的27.3%。已成了新藥、醫材類股外,最大的第三股勢力。

不僅在OTC 市場,一波農業科技IPO 春意盎然;專為微型企業鋪陳的創櫃版,截至今年5 月1日,總計有5 家企業順利登錄。

其中,易宏已於去年9 月自創櫃板轉登錄興櫃;於2014 年3 月第一家以農業登錄創櫃板、跨足植物新藥開發的京冠生技(7407),也預計於今年6 月送件登錄興櫃。過去以來,不受資本市場矚目的農業,如今搖身一變,逐漸成為投資人追捧的新寵。

「農業科技類股」 生技第三大勢力

4 月27 日,櫃買中心董事長丁克華召開記者會,為了響應及鼓勵農業公司進入資本市場,使其有合適的分類上櫃,同時增加市場辨識度,將在櫃檯買賣股票市場的掛牌產業中新增「農業科技業」。(參見《有關「農業科技」類股》)

自此,農業在台灣資本市場中,將從過去主要納入生技類股下獨立出來,佔有屬於自己的板塊,成為生技類股中新藥、醫材類之外,最大的第三勢力。

這反應出台灣農業已經在傳統的土壤上,逐漸開出產業化經濟的芬芳花朵,並吸引了投資人及資本開始駐足、聚攏。

農委會也於2014 年起與創投公會合作,建置農業創投媒合平台,訪視有意進入資本市場的農企業,協助改善經營體質,並辦理農企業與創投業者媒合會。

至今,已順利促成創投投資4家中小型企業,投資金額逾6,000 萬新台幣,預計3 年內累積投資金額能上看2~ 5億元。

創業投資商業同業公會秘書長蘇拾忠接受本刊訪問時說,「以前跟農業有關的研討會沒人聽,現在每場都坐滿,」他說,即使國內目前實際投資農業生技的創投業者仍不多,數量卻逐年上升。

包含鑽石生技、上智、富邦、中信、台灣工銀、中華開發、華威、台安、中加、國泰等其他創投,並陸續啟動對農業的投資評估。

「幾乎原來主投醫藥生技的創投單位,都開始對農業很有興趣。」他強調。蘇拾忠觀察台灣投資趨勢多年,他分析這波風潮,「近年來,科技產業逐漸在資本市場退燒,創投開始尋找下一波合適的投資標的。」

投資農業科技是世界趨勢

今年1 月,國內少數專注於投資農業生技的華陽創投集團宣布,將持續鎖定國內農業科技做為投資標的,正在籌備規模上看10 億新台幣的第二檔生技基金,目前並已有近90 件可評估案件。

「農業絕對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之一。」華陽創投董事長王韋中說,農業科技也是世界資本家的投資趨勢。投資大亨、量子基金(QuantumFund) 共同創辦人羅傑斯(Jim Rogers)就公開表示,假如自己能重新回到20 歲,絕對會捨棄金融投入農業的懷抱,「因為農業才是未來幾十年的最佳投資標的之一。」

中國聯想控股集團創辦人柳傳志,於2010 年開始投資農業,旗下佳沃集團是中國最大的水果供應商,從種苗培育、工程技術、加工、物流到品牌行銷,打造完整生產鏈,成為聯想重要的事業版圖之一。

2014 年2 月,香港首富李嘉誠旗下的科技投資公司 Horizons Ventures,出資領投位於美國舊金山的科技新創公司 Hampton Creek,該公司致力於用高科技製造植物蛋,徹底顛覆傳統雞蛋產業,大家可能至今還津津樂道。

台灣的電子業大咖轉型,農業也往往成為「卡位」生技業的首選之一,包括華映、億光、台達電、金仁寶轉投資植物工廠;威剛電子投資冬蟲夏草等。

農委會科技處處長盧虎生表示,除了氣候變遷帶來糧食危機,現在的動、植物疾病也比以往難控制,加上化學用藥逐漸被淘汰以及層出不窮的食安問題,在此趨勢下,很多產品都要重新製造,因此產生許多新需求,連帶使市場逐年成長。

高毛利、EPS 佳、有技術、具市場前景

再仔細看這一列躋身上市、OTC、創櫃版的公司,雖然規模比起新藥、醫材類公司都不算大,但相較之下,大多數公司毛利率普遍比醫材製造類股高,EPS 尤其都比新藥類股好許多。

目前,總計24 家農業類( 含上市、上櫃、興櫃、創櫃版) 掛牌公司,從2015 年各家公司財報顯示,20 家上市/ 櫃公司中,有七成(14 家) 去年都是獲利公司,正瀚、大江、台霖、東鹼、台肥等EPS 都在 2 元新台幣以上。( 參見表一)

「毛利率至少都有30%,有些甚至更多。」拜訪過多家公司的蘇拾忠直言,農業的高毛利率,讓創投對農業興致盎然。

不少更是來勢洶洶,打著以「台灣生產,國際行銷」為主的策略。如正瀚與全球最大農資產品通路商Agrium 合作,佈局全球市場;台霖的蝴蝶蘭育苗則以日本、歐美地區為主要市場;

德河更是國內唯一獲得日本厚生省認證,能合法出口龍膽石斑至日本的水產養殖公司;專攻益生菌製造開發的豐華,中國淮安廠於今年投產後,業績可望翻倍。

易宏、台灣利得的牛樟芝在中國市場銷售佈局亦漸趨完善;取得中國中糧合約、已開始出欄牲豬的慕德生技,事實上控股公司去年已經獲利,目前正規劃重組架構,以因應未來更多獲利轉回台灣;

瑞寶基因則拿到俄羅斯、菲律賓藥證,今年初已獲得逾400 萬劑的訂單,市場前景可期。「這幾家公司敢進資本市場,通常已經有深厚的科技基礎,」台灣經濟研究院生物科技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孫智麗觀察。

王韋中也認為,無論是以新技術增加產量、減少蟲害;或是以科學化、系統化的管理方經營;甚至末端的保存、物流配送環節,關鍵都在於「要有科技成分」。他強調,「農業的技術門檻不一定比較低,」一旦建立技術障礙,長期發展也相對穩定,對投資人而言,「比較能期待投資報酬。」

吸引國外大廠、創投來台

「如果能吸引外國農業科技公司到台灣掛牌,進而投入研發資源,對於活絡國內資本市場,確實有鼓舞效用。」元大亞洲投資資深協理尤齊著表示。

他並透露,看中台灣動物疫苗的研發能量,元大亞洲投資、來自美國以動物疫苗及佐劑研發為主的太平基因科技(PGT),準備於今年底在台登錄興櫃。太平基因科技成立於2009 年,目前於美國、香港及台灣皆設有子公司。

其承接美國農業部支持的次單位疫苗技術,並接手美國阿肯色州立大學及德州農工大學的研發成果,致力發展具有已形成黏膜反應之抗體(IgA)、針對不同型別病原之交叉保護效果及口服方式投予的經濟動物疫苗。

太平基因科技曾與禮來(Eli Lily)旗下動物用藥廠Elanco、法國動物保健用品廠詩華(Ceva) 等公司合作,未來將定位台灣為亞洲研發中心,目前已進駐農科院育成中心,同時與中興大學、屏東科技大學展開技術合作。

尤齊著進一步表示,政府單位藉由推動相關政策,做為國外大廠進駐台灣的誘因,已經顯現成效。

位於屏東,全球唯一的農業生物科技園區,自2013 年8 月納入自由經濟示範區之後,進駐廠商享有進出口稅、營業稅及貨物稅等稅務優惠,吸引不少國外廠商進駐,尤其以日商最為踴躍,其中不乏已在日本上市的公司,如有明株式會社、東洋國際能源及木德生技。

此外,經濟部於2014 年3 月引薦日本大和投資基金(Daiwa CapitalMarkets)、博樂(Burrill&Company)、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韓國大型投資基金STIC Investment 等國際大型投資法人來台,以評估台灣農業投資標的。

經濟部表示,這幾家投資法人均已鎖定農業科技為投資標的,且聚焦國內的經濟動物疫苗、檢驗試劑技術公司,希望能帶動新一波投資潮。

股價未反應公司技術與未來性

一直以來,台灣因為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得以孕育出質量並重的農產品,早年更是亞洲農業科技輸出及外銷中心,堪稱台灣之光。

近年來,透過生物技術的加值,在種子種苗、動物疫苗、檢驗試劑、水產養殖、觀賞魚及菇蕈產業等農業生技次領域裡,不僅掌握許多關鍵技術,產值成長速度亦逐年提升。

但孫智麗認為,儘管台灣農業科技的發展進程無疑居於全球的領先地位,「但這不代表能在資本市場有更順利的發展。」孫智麗指出,公司的股價成長理論上應該與技術好壞呈正相關。不過,多數投資人仍對農業科技感到陌生,加上許多握有潛力技術的公司往往較為低調,導致公司進入資本市場後,沒有討論的題材,連帶影響股價。

她直言,「畢竟股價取決於公司是不是有未來性,」因此,如果公司要持續獲得支撐,「規模化成長和走向資本化市場是必然的。」

由此看來,趕上這一波IPO 的農業科技大軍,未來是否能持續在資本市場上生生不息,台灣農業是否有機會藉由資本市場之力再度重返榮耀,這一畝田恐怕還需要大家努力灌概!

(本文節錄自《環球生技月刊》2016年5月號)

http://www.gbimonth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