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演員譚艾珍總給人溫暖、喜悅的印象,她與女兒歐陽靖更是演藝圈令人稱羨的母女檔。除了演藝工作外,她飼養流浪狗,推行動物保育;而在失智症及憂鬱症照護上,她以過來人的經驗,告訴罹患者家屬,「自己要先輕鬆」……
俏皮的眼神、甜甜的微笑,還有溫暖的情緒,這是許多人對資深演員譚艾珍的連結。她從1976年演出第一部戲至今,演藝生涯已經邁入40個年頭,曾參與過無數廣告、劇集演出,近年還獲頒「最佳婆媽獎」,她已是觀眾心目中,詮釋媽媽、奶奶等女性角色的經典代表人物。
演了那麼多與母性有關的角色,不管是被戲劇影響也好,發自內心也罷,如果沒有內化的情感特質支持,不可能演得了那麼久。不過現實生活中,譚艾珍也遇到不少人生課題,她並非用忍耐、逃避等態度去面對,而是善用演戲的技巧,以挫折為師,轉化人生中重大的情緒挫折,從中尋求智慧與成長,這樣的人生觀讓她的世界愈活愈寬廣。
當演員是為了
圓滿媽媽的遺憾
譚艾珍在工作上或許是個幸運兒,最初踏入這一行是為了圓滿媽媽的「夢」。媽媽年輕時一直想當演員,還到上海考試,但外婆強力阻止而無法如願,所以譚艾珍學校剛畢業,媽媽就力推她去考「華視演員訓練班」,當時她不太願意,回說:「我又不是崔苔菁那種高大健美的美女,長得瘦瘦小小的,哪裡適合?」結果面試時主考官說:「妳這種型的我們需要。」剛好稱了譚媽媽的心意,於是歡天喜地幫譚艾珍置裝、打扮,準備當星媽。
後來譚艾珍的星途頗為順遂,她說:「每次我開始想是不是要找個副業,才剛報名課程、沒上幾堂課,新的工作又來了。」就這樣,她報名的調酒師、咖啡師訓練課程,全都上不到4堂課就被中斷了,竟然就在這樣的運途下,在演藝圈長青了40年!她說:「人家說『三分天註定,七分靠努力。』我覺得演藝圈是最不適用這句話的行業,演藝圈的『運勢』很重要!」
藉著工作帶來的高知名度,譚艾珍歷年來致力於不少公益活動,引起了不少共鳴,包括流浪動物保護、失智症防治等,都是與人道關懷相關的議題。不過,在一張張微笑的照片、媒體報導的背後,私底下的她其實也跟一般家庭中的婆婆、媽媽一樣,會遇到情緒上各式的挫折,她也一樣要去面對。像是中年喪夫、女兒得憂鬱症,還有家人失智等,每一個都是難解的課題。
照顧別人前
自己要先學會「輕鬆」面對
譚艾珍的爸爸在她19歲時罹患失智症,當時她兩個弟弟很小,一個國中、一個高中,在父母分居的情況下,她休學照顧父親,這讓她有了照護失智者的經驗。後來,她的婆婆也有失智傾向。婆婆曾住到美國一段時間,在語言不通、環境陌生的情況下,逐漸退化,後來搬回台灣,常由她照顧。
譚艾珍對於失智者的心靈,有一些獨特的看法。她說:「在我的經驗中,他們失智前似乎都經歷一段恐懼的日子,像我父親有一段時間回憶起當年戰爭的可怕,他擔心鬼魂會從窗外跑進來找他,一直要求我把窗戶的縫隙貼緊。而婆婆在美國的那段時間也是。如果我們可以在親友明顯失智前,就處理這類心靈上的包袱、恐懼,是不是可能預防失智呢?」
譚艾珍認為,對很多人來說,面對過去的自己並不是容易的事,尤其是類似父親這種有「創傷後症候群」的人,心中的壓力不是一般人能想像的,如果有些方法能幫助他們早點面對、放下,或許能改善失智的發生。她也把這些想法提供給專業機構做為研究的參考。
談到「失智症照護」,譚艾珍提醒照護者自己「要先輕鬆」。其實,以前較少聽到「輕鬆面對也是一種能力」的說法,但近年來照護者快被逼瘋的事件頻傳,像是藝人侯昌明的太太,因為照護失智症的公公,自己也得到憂鬱症,更加突顯學習「輕鬆面對」是如此重要!
懂得「抽離」身分
才能避免陷入悲傷
譚艾珍說,19歲照護爸爸時,她只是陪他玩,當時自己年輕,對世事了解不深,但等到照護婆婆時,更了解「抽離」的技巧很重要。譬如當爸爸不認得她時,她會假裝自己不是女兒,是另一位小姐,聽爸爸如何講述自己的故事、講自己的女兒,這樣就不會心心念念執著於「爸爸已經不認得我了!」這種悲傷,心情也會輕鬆很多。
照顧婆婆時,婆婆願意讓她幫忙洗澡,她就自己也脫光衣服,把婆婆嚇了一大跳,她對婆婆說:「我待會要跟你打水仗啊!不脫衣服就會把衣服弄濕了耶!」然後就開開心心地與婆婆邊玩邊洗澡。
譚艾珍說,失智症患者雖然不記得很多事,可是他們還感覺得到情緒,如果大家都很緊張,他們也會不明就裡地跟著緊張,不如大家先溝通好,了解這個疾病就是這樣,認清楚他們的記憶就像一片片的拼圖,已經不可能完全恢復了,然後轉換輕鬆的心情來面對。
像她婆婆常吃飽了沒多久就忘記,還說:「我已經三天沒吃飯了」,這時候婆家的家人就會好氣又好笑地揶揄她說:「妳明明剛剛才吃了兩碗!」……。像這樣的方式會讓照護過程愉快很多,也可以避免家族之間的情緒風暴。
後來,譚艾珍的女兒歐陽靖罹患憂鬱症,她也是用「抽離」的方式,假裝自己不是在跟女兒談話,假裝自己只是隔壁的阿姨在聽歐陽靖講話,就是這樣的傾聽技巧,讓女兒後來復原之後,對媽媽的照護過程「非常滿意」。
赤子心嘗試各種事物
生活才不無聊
當譚艾珍談起自己與爸爸、婆婆的相處過程時,她在一秒之間立刻轉換了情緒,好像瞬間演起另一個角色,在與失智者「對戲」。也好像她正在跟幼稚園的孩子相處,天真無邪地談論卡通人物、生活瑣事一樣。這種「瞬間抽離」的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是經過家人得失智症、憂鬱症,可能還加上她身為演員,要有控制情緒的能力,綜合磨練出來的一種技巧,值得有類似經歷的照護者作為參考。
譚艾珍說,要把自己當成外人來面對熟悉卻失序的家人,對很多人來說並不容易,但是如果能放下包袱,「輕鬆看待」可以解決很多情緒上的問題。
譚艾珍一直是個好學不倦的人,對運動、手工藝等各種事物都抱持著興趣,也常進修心靈課程。稱自己有「反骨性格」的她,喜歡用自己的方式去嘗試生活中的大小事,就是不想跟別人一樣!這種「挑戰」的精神,讓她的生活一點都不無聊。就像最近她在蓋自己的「袖珍娃娃屋」,喜歡看卡通的她說要做一棟像電影《天外奇蹟》中的房子,每一面牆的顏色都不一樣!而現年已經超過60歲的她,就是這樣過著開心又充實的生活,譚艾珍特別呼籲老年人,要觀照自己的身心靈健康,「我們要讓自己未來不要被長照」。……完整內容,請繼續閱讀《大家健康雜誌》364期
*推薦閱讀:
*本文出自《大家健康雜誌》106年10月號,更多精彩內文,請見【大家健康雜誌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