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全台托育率僅19% 少子化危機雪上加霜

Foto

過去政府為鼓勵生育,多直接發放現金,如今新托育政策出爐,強調廣泛建置讓父母放心又負擔得起的托育中心。到底台灣目前托育現況如何?布建公托資源的困難在哪?

請記住2017年2月這個台灣人口分界的死亡交叉。就是這個月,國內老人人口首次超過14歲以下的幼年人口。

死亡交叉出現後,終於小英總統也說話了。「問題迫在眉睫,」兼任民進黨主席的蔡英文總統於2017年7月民進黨中常會上表示,政府會持續編列預算,幫助年輕父母減輕生育後的照顧負擔,其中最重要的是提升托育覆蓋率。

目標四年內 托育覆蓋率提升到24%

公共托育喊了多年,8月,衛福部長陳時中端出對策,目標是四年內將0~2歲托育覆蓋率從目前的19.45%,提升到24%。

托育覆蓋率指的是,目前每100名0~2歲嬰兒,有19名可送托到公私立托育中心或保母家,政府希望四年內增加至24名。

這套新出爐的托育政策,跟過去有何不同呢?

過去政府為了減輕年輕父母的照顧負擔,多是直接發現金,包括補助雙薪家庭送托保母費用每月3000元,媽媽自己在家帶每月發放育兒津貼2500元。2017年度的預算,就分別為18億元、50億元。

但發錢讓家長有一時小確幸,卻什麼都沒留下。因此,新政策強調廣泛建置讓父母放心又負擔得起的托育中心。

「發錢有降低經濟門檻的效果,但很多父母還是不敢把孩子送托,因為擔心寶寶安全,」托育政策催生聯盟發言人王兆慶說。

托育政策是影響年輕世代生育率的關鍵之一,到底台灣目前的托育現況如何?布建公托資源的困難在哪?就在政府大力砸錢搶救生育率的此刻,《遠見》特別進行全台19縣市托育力調查(不含人口較少的三離島),直接發問卷給負責托育業務的社會局處主管,以了解哪些縣市是托育友善城市。

首先,當詢問「你認為,政府廣設公共托育中心對提升生育率有多大幫助?」

各縣市社會局處主管的回答相當有共識,18個縣市認為「有幫助」,新北市更認為「非常有幫助」;唯一認為「幫助有限」的是台南,理由是「公共托育中心未能考量城鄉差距、設置成本、普及性」。

全台公托才109家 幾乎都在六都

國內公托中心起步相當晚,2011年新北市打造出全國第一家公辦民營托育中心,至今全國才109家。幾乎全部集中在六都,新北51家、台北31家,七成八集中在雙北;高雄則有17家,台中4家、桃園3家,完全掛零的就是台南。

過去公托建設慢,與小寶寶多由婆婆媽媽自己照顧,地方政府認為需求不大有關。但這個現象已快速改變,尤其是六都,因為婦女工作比例高、外來人口多、家庭支持系統薄弱,托育需求已經逐漸浮現。

當問及,父母沒有將嬰兒送托的原因,在可複選的前提下,理由依次為:有家人或親人可自己照顧(18票);想自己陪伴孩子長大(12票);擔心送托有安全疑慮(8票);私立托育中心太貴(6票)。

各縣市社福主管第一線的觀察很貼近現況,擔心安全以及無法負擔托育費用,一直是家長送托裹足不前的主因。如何突破困境,縣市主管官員有對策嗎?

當問及目前最需要的托育政策,依序是:協助監督考核公私立托育中心,提升品質(11票);協助遴選社區裡的優良保母,並取得認證(9票)。而廣設公共托育中心,則與「協助管理私托中心並訂定收費標準」,各有8票,並列第三大政策。前三項,均與品質、價錢相關。

托育一直都有潛在需求,只是過去公托缺乏,而私托費用又高,媽媽上班的薪水可能一半都被托育費用拿走,還不如辭職回家自己照顧。統計顯示,為了照顧寶寶離職的職業婦女,人數不少。

主計總處2016年「婦女婚育調查」顯示,國內已婚婦女因生懷第一胎的離職率為24.55%,有79萬4000人。近三年,育有3歲以下子女的托育平均費用約為1萬6003元,高於3~6歲送幼兒園的平均費用8719元。如何降低家長的托育負擔,已成為當務之急。

當調查以開放式問題,詢問各縣市的托育創新服務,六都的優勢立即展現。

雙北各有特色 台中推托育一條龍

台北、新北、台中的回覆洋洋灑灑。例如台北的社區公共托育家園,由4位保母照顧12位寶寶,克服尋覓大場地的阻力,打造出家長負擔合理、照顧環境溫馨、服務內容透明、托育人員職涯友善的「袖珍型照顧模式」特色。

台北托育小家園的成功經驗,已成為前瞻少子化友善托育示範計畫,三年內將在全國廣布120處。新北市帶動公辦民營托嬰中心和社區親子館模式,公托中心全國最多,受惠的家長也最多。

國內托育市場「公私比」1:9,九成為私托,一成為公托,這少少的一,就是由新北市和台北「撐」起來的。

台中近兩年開始推動托育一條龍,結合既有托育資源,快速擴大平價托育覆蓋率,兩年來受惠的寶寶已有1萬4000多人。

至於台南、高雄,相對著力少,可能跟他們從傳統農業縣升格,轄內未完全都會化有關,現金補助少,公托也少。

至於外來人口多、平均年齡37歲的桃園市,則採取「333」政策,廣發育兒津貼。

不論現金補助或布建托育資源都需要經費,比較各縣市托育政策的預算,差異更大。

北市投入經費最多 桃園緊追在後

六都之中,台北一年有39億元投入托育,經費最多;桃園也不惶多讓,托育經費高達36.2億元,托育占社福歲出近三成,占比在六都最高。

2015年桃園市長鄭文燦上任時,也曾喊出「一區一公托」,但在尋覓場地時遭遇不少法令和消防工安困難,進度延誤。之後的333政策,補助金額全國最高,兩年多來受惠人數已有十多萬人,發出的金額超過67億元。

但純發錢的模式很難複製在其他財政困難的縣市。非六都之中,托育預算最多的是彰化,2017年預算有5億。其餘縣市多在1~2億之間;雲林最低,僅有8000萬,和六都有天壤之別。

中南部縣市,高齡人口多,托育支出占比不到一成,可以理解。非六都的托育創新也普通,幾個縣市都有電話或到宅諮詢服務的育兒指導員,但服務人次並不多。

非六都之中,最特別的是新竹市、新竹縣。很多人可能不知道,2016年,新竹縣的生育率1.385、新竹縣1.33,僅次於桃園1.42,分居全國第二、第三高。

有人形容,台北若是天龍國,新竹就是神龍國,不需要任何托育政策,父母就願意生。原因很簡單,有15萬名竹科新貴坐落的新竹縣市,所得排名全國最高。生育是經濟問題,養得起就願意生。

在社福預算分配上,不少人都同意,台灣既要扶老,也要攜幼。

「一旦人口替代率小於2,扶養比和老化比就會被拉大,台北社福資源就是在少子、高齡之間平衡,」台北市社會局長許立民說,2017年台北社福預算180億,主要用於老人(49億)、身障(44億)、兒少(42億)三大塊。光育兒津貼每月2500元,發到5歲,一年就要32億元。

但直接發錢的補助,水過無痕,沒留下什麼,最好仍是轉為永續投資,設置日照中心和托育小家園等,都是這種思考。

現金補助易放難收。台中社會局長呂建德認同地說,南歐的希臘、義大利列於全球生育率最低之林,社福政策也傾向於現金補助,最後破產了,「台灣不要患了南歐病」。

可以預見的是,從中央到地方,政府將花愈來愈多預算,補助年輕父母現金,以養育小孩;也將撥更多預算,建置平價與安全的公私立托育家園。

但錢花下去,生育率是否能上升,解決少子化危機?政府也應列入績效考核,隨時調整作為。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1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https://goo.gl/5S7h4Y
【立即購買遠見雜誌1月號:https://goo.gl/MNug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