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說話直接 VS. 愛拐彎抹角的人,該怎麼相處?與人溝通會遇到的 8 個難題

Foto

團隊成員中來自世界各國,在企業內已不罕見。你可能需要向美國主管匯報,也有幾位來自他國的下屬。然而,人們常對其他國家文化有既定想像,也採取特定的應對方式,像是覺得日本人非常謹慎,因而戰戰兢兢。但這些可能只是刻板印象,反而會害你誤判對方的工作態度,導致溝通障礙。

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教授艾琳梅爾(Erin Meyer)在《文化地圖:掌握「文化量表」讓自己成為國際化人才》一書指出,想和任何國家的人共事順利,不妨從 8 種面向,比較自己和對方的工作文化,找到彼此合作的訣竅:

1. 溝通
達到有效溝通,在不同文化中有不同方式,像是有些人必須聽到明確字眼,才會了解你的用意,可稱為低情境的溝通者,意思是對話中較少借用共同經驗,或隱晦字眼表達想法。相反來說,和高情境溝通者相處時,只要點到為止,對方就有辦法解讀,反而需要多聽少說,因為他們的回饋,背後往往藏有更多想法。

2. 評估
評估一件事情,對方是誠實說出反對意見,或拐彎抹角,希望給說話的對象能留點面子。發現對方傾向直接否定時,只要按照字面上的意思改進即可;如果是間接否定類型的意見,改進方式通常會藏在讚美、模糊的詞語背後,需要自行辨認。

3. 說服
想要說服主管或同事,必須先了解他看事情的角度,是從細節推導至整體,還是由整體講到細節。說服注重大局的人,必須先告訴他事情的整體方向、影響層面,對方會較願意接受;說服注重細節的人,則可以針對個人目標,明確給出他需要執行或注意的事項即可。

4. 領導
對方身為領導者時,傾向階級式文化的人,會習慣給予下屬建議;而傾向平權式的人則會在意,自己能否表現得像是團隊中的一員。若對方是自己的下屬,要理解他對稱職領導者的想像為何,才能給予適當的管理方式。

5. 決策
觀察團體取得共識的方式,會決定工作重心要擺在哪個階段。若是由最高階的領導者決議,在計畫階段會十分快速,反而是後續擬定執行方式時,要投入更多心力,若需要每個人都同意才行,因為要說服每位同事或上司,在前期要具備耐心,才有辦法走完決策流程。

6. 信任
如何取得對方信任,要看他屬於任務或關係導向。任務導向的人,只要合作方提供足夠明確的資訊,或過往工作表現良好,就會願意交付工作。而關係導向的人,則看重彼此私人交情,像是平時一同吃飯、曾共同面對困難,需花較長的時間建立信任,關係卻也相對穩固。

7. 歧異
遇到意見分歧的時候,可觀察對方會正面爭論,還是以和為貴。前者認為爭辯只是針對意見,都是為了讓工作更好,面對這種同事可較為直接提出建議。後者視爭辯為對個人的否定,除了要留意他的感受,也可鼓勵對方多說出自身想法。

8. 時程
不同文化對時間的感受會有差異,有些人習慣線性時間,遵守制定好的日程;像會議開始、結束的時間都須嚴格遵守。而有些人則喜愛彈性時間,當機會來臨時,就會立刻轉移任務或行程。面對時程差異,最好的方法是建立雙方都同意的原則再行事。


延伸閱讀 /
1. 老闆口中的「想一想」,差點害我丟了飯碗!小心「弱化詞」的真正含意
2. 想走出台灣、做全球的生意?你該具備的7項能力

(本文取材自《文化地圖:掌握「文化量表」讓自己成為國際化人才》,好優文化出版;經授權轉載自《經理人月刊》2018年3月號,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