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濟陷入低成長,產業轉型升級不如預期,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劉仲明指出,「單打獨鬥的時代過去了,現在是跨領域共創的時代,工研院正透過開放式創新系統平台,串連國內外產官學界,共煮一鍋創新石頭湯,加速產業的轉型升級。」
工研院成立迄今45年,一路見證台灣經濟的起飛與成長,早年包括聯電、台積電都源自工研院。從積體電路、機械、化工到人工智慧,工研院擔負起產業研發創新的重責大任。因應AI時代來臨,劉仲明指出,台灣在無人駕駛方面有相當的利基,工研院研發全台首輛無人車年底前將在院區上路測試。
單打獨鬥時代 已經過去
劉仲明表示,「產業轉型升級非一蹴可幾,有賴跨界、跨領域合作,工研院推出開放式創新系統平台(Open Innovation System P latform , OISP)歡迎企業、大專院校、智庫等各界參與。」以下是劉仲明接受《中國時報》專訪內容摘要。
問:工研院成立創新園區,請談談願景與規畫?
答:希望打造一個沒有圍牆的創新園區,融合市民、學生、科技人才共創的開放社群,把園區與城市結合,歐洲的芬蘭、荷蘭都有相當進步的作法。創新園區所在位置,就是70年代工研院發展的源頭,也是台灣當時發展半導體產業的中心,與附近的清大、交大、科學園區,形成台灣的科技聚落,透過開放式創新系統平台(OISP) ,進一步形成跨領域的創新生態系。
問:AI的時代來臨, 請您預測一下, 未來1 0年AI如何進入我們的生活?如何與AI共處?
答:舉例來說,目前數位相機很聰明,未來AI相機具有辨識功能,好比拍攝嬰兒或小狗,AI會選擇不同程式,以獲得最佳效果。對民眾來說,AI越進步,人們的生活越便利,未來每周工作時間可能縮短,休假時間增加,歐洲有些國家現在就做到了。
全台首輛無人車 年底測試
問:以無人駕駛為例,深圳無人駕駛小巴去年12月首發試營運,工研院無人駕駛研發進度如何?
答:無人駕駛是一個趨勢,台灣在汽車電子零組件方面有相當優勢, 我們與N VIDIA合作開發三網合一無人駕駛系統,年底以前可以在院區上路測試。
問:工研院去年獲得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 0 Awards)9個獎項,關鍵為何?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工研院扮演什麼角色?
答:我過去在材料化工所擔任所長時,率先推出開放式創新系統平台(OISP),與企業界做最佳的連結,業績大幅成長;後來,機械所也導入這個開放式平台,成效相當好。因此,我擔任院長之後,推廣到全院各單位以及企業界。
開放式系統平台是讓研發團隊跳脫單一技術思維,有效率地與其他專業領域深入相連,發展出系統化解決方案,這就是工研院推動開放式創新平台的目標。
繁殖珊瑚 研究接地氣
這個平台有效的與工研院內部、產業、學校及國際做連結, 同時引入外界的能量, 發揮加乘的效果,促成跨領域共同創新,也成為經濟部推動「法人革新」的基礎。藉此平台連結16個產業科技研發法人的技術能量,從工研院外溢至各個研發型法人,再進一步擴散至產業。
問:工研院有那些較貼近民眾生活的技轉協助?
答:有許多「接地氣」貼近民眾生活的研究成果,如人工珊瑚養殖技術。珊瑚的萃取物可製作美妝保養品,相關藥妝產品值每年高達新台幣30億元以上,但採捕野生珊瑚會破壞生態環境,成為推動產業升級的犧牲替代品。
工研院團隊經過7個多月的研發建置與培育過程,目前已找出成功繁殖珊瑚的生長環境條件,能順利在室內進行人工繁殖,不會在採集過程中破壞生態,且更有機會能達到大量生產。
劉仲明院長小檔案(資料來源:工研院網站)
學歷:
●Lungmen Executive Program (GE, Crotonville)
● 史丹福大學管理學院 Stanford Executive Program
●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化學碩士、博士
●國立清華大學化學系學士
經歷:
● 現職工研院院長
● 兼任資策會執行長
● 經濟部石化產業高值化推動辦公室主任
● 經濟部創新前瞻技術研究計畫總計畫主持人
● 中國化學會理事長 ● 工研院副院長
● 工研院材料與化工研究所所長
● 工研院工業材料研究所所長
榮譽:
● 2016年侯金堆傑出榮譽獎
● 2013年中華民國高分子學會終身成就獎
● 2009年中國材料科學學會陸志鴻先生紀念獎
● 國立清華大學2007傑出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