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受恩結合臺灣ICT優勢,首創全球智慧養老服務系統,已於高雄成立智慧照護大樓,並建置了整合物聯網及大數據的照護實證場域。期待與供應商合作,推出全方位的智慧長照服務,從台灣出發進軍國際市場。
這裡,位於南臺灣的高雄。
一踏進屋內,即感受眼前空間寬敞明亮,空氣中瀰漫一股芳香;環顧四周,內部有開放式廚房、無障礙衛浴、理髮室、文康休閒、復健器材等,可提供生活照顧、餐飲、交通接送、身心機能活化運動等服務。
這是由台灣受恩結合老人日照中心、夜間喘息服務(編按:提供夜間照顧服務以減輕家庭照顧者的照顧壓力)、居家服務而規劃的「受恩智慧大樓」。
一進受恩智慧大樓,即可看見360度熱軌跡感應器,各空間也佈滿了智慧輔助器具及多項科技設備,這些產品充分顯現了數據庫的應用。
今年3月9日,受恩智慧大樓正式揭牌啟用,高雄市長陳菊也受邀出席,她表示,「台灣受恩雖然是高雄市社會局輔導辦理的第17家老人日照中心,但卻是全球首創智慧照護服務的長照中心。」
生命事業跨足長照
台灣受恩在2014年6月底成立,其背後集團是臺灣在香港上市的知名生命事業者(殯葬業)「中國生命集團」。
很多人好奇,為何要從生命事業跨足長照?
中國生命集團創辦人劉添財之子,台灣受恩總經理劉庭軒表示,全世界高齡化趨勢明顯,儘管很多人仍將照護視為公益事業,但高齡人口愈來愈多,對於便利舒適的養老服務,需求必然成長。
不過,劉庭軒也向本刊直言,不論是政府、私人企業對於養老服務的第一個想法,無非是找塊空地、蓋一棟樓、搬來幾張床,成立養老照護機構。
但是,「這個作法,與一般照護機構的作法類似,較無特色,且長輩也多會抗拒,而我們想打造的是,有尊嚴的、能受到溫暖照護的長照中心。」劉庭軒說。
也因此,劉庭軒為公司命名時,分別自祖父母名字中,取了「受」、「恩」;同時引用天主教教義中的Stipendiary (侍奉精神),制定經營方向,強調以「侍奉」(服務)長輩的心,成立了台灣受恩。
運用iBeacon 首創智慧居家長照系統
既然宗旨是服務長輩,又該如何才能達到長輩個人化需求?
劉庭軒表示,「個人化服務,是當今社會所追求和重視的,但在老人產業中,要提供每一位長輩個人化服務,是很困難的。」
因為每位長者的生活方式、溝通能力不同,且需求五花八門。理解這點問題後,劉庭軒發現需要很多服務系統與商品來輔助,於是他開始著手引入物聯網、ICT等相關技術,希望讓資通訊產品代替長輩述說生活中各種的大小事。
劉庭軒強調,「目前在臺灣,將物聯網運用到長照領域上,基本上是還沒有的。」
台灣受恩與國內最大iBeacon應用商–天奕科技合作,於受恩智慧大樓安裝iBeacon設備,並搭載天奕科技最新定位演算法IIPS 2.0,不需透過智慧手持裝置亦可精準定位,創下了國內大型設施建置室內定位應用首例。
劉庭軒說明,智慧大樓已建置完成物聯網及大數據庫,這些都能減輕長照機構照護人力負擔,協助判斷或預測長者是否存在安全疑慮,以及潛在健康風險,並可即時通報照護專員及家屬。
照護專員更可透過受恩雲(Stipendiary Cloud, 數據庫)瞭解長者的生活狀況,「我們可以輕易地知道長輩的喜好與生活作息,像是喜歡從事哪類的活動、看哪臺電視、生理狀態等。」劉庭軒說。
而這一套分析是來自於智慧大樓4樓的數據管理中心。跟上劉庭軒腳步來到數據中心,映入眼簾的是一整面牆掛滿的大型螢幕面板。
這些面板上的數據不僅可使用在長者的個人化生活分析上,更可透過管理中心獲知照護專員的位置,並記錄專員的工作足跡,包括到達及停留、陪伴時間,以及在各區域所進行的工作內容,以達到服務品質的監控。
「臺日長照產業聯盟」
劉庭軒表示,「台灣受恩是家單一服務公司,目的是要為長者提供客製化的服務,所以需要很多技術與商品。因此,智慧大樓裡服務的產品和商品都是與產品供應商互相結合的,」也就是說,台灣受恩在前端服務,藉由長者的需求,尋找相對的供應商來合作。
不過,這樣新型態的合作方式,在成立之初,讓劉庭軒傷透腦筋。
「台灣受恩是誰?憑甚麼跟我談合作模式,甚至還被日本大廠虛應了事過。」
但是不氣餒的劉庭軒,持續向相關業界尋求合作,直到與中國松下簽下第一份合作方案後,陸續才取得有愛吉福立(AGE FREE,日本松下於2016年成立,主要針對高齡者及其家人提供相關商品和服務)及其他業界的結盟,真正落實了現有的合作模式。
「由台灣受恩在前端為長者提供服務應用,再向供應商溝通對話商品與技術可以如何完善,讓研發與前端商品服務不脫節。」劉庭軒強調。
正因為台灣受恩這種照護服務模式的創新,吸引了日本廠商關注,也進一步與日本輔具業者日商株式會社M&T簽署合作備忘錄。並在資策會的籌組下,與資通電腦、程曦資訊、淡江大學資工所、M&T、日商大和房屋等,共同組成了「臺日長照產業聯盟」。
劉庭軒並透露,「不少日本企業希望跟台灣受恩合作,目的是進軍中國市場。
「台灣受恩母公司是中國生命集團,可免除日本企業可能受中國當地『排日』氛圍而面臨的問題」。
本文節錄自《環球生技月刊》2017年9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