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統長基混油案衍生出經濟部的GMP機制有待改善,行政院雖然傾向將GMP認證業務轉移給衛福部,但是經濟部官員昨日透露,衛福部對「接管」GMP,偏向保守立場。
11月爆發問題食用油事件,其中味全的不飽和精華調和油,更曾經獲得GMP認證,朝野立委因此要求,經濟部須對獲得GMP認證的3千多項產品,重新檢驗,並一併檢討GMP機制。
行政院長江宜樺上周五(13日)聽取食品認證標章專案簡報,針對經濟部、衛福部與農委會業管的「食品良好作業規範(GMP)」、「食品良好衛生規範(GHP)」、「食品安全管制系統(HACCP)」及「優良農產品標章(CAS)」等進行討論。
據悉,行政院原先有意將GMP標章認證單位,從經濟部轉移給衛福部,主要是考慮GMP認證的產品均為食品,而食品安全掌管機關為衛福部,因此行政院傾向轉移,至於經濟部的角色將會限縮至純粹輔導工廠品管與系統等。
經濟部官員形容,就好比「經濟部是教練,衛福部是裁判」,換言之,衛福部擁有GMP的認證權力。現行化妝品、醫藥(材)的工廠認證,輔導工作就是由經濟部負責,而取得認證則是衛福部審查。
雖然行政院有此構想,但是據了解,衛福部態度趨於保守,可能是考量食品廠商相當多,在管理上會很繁雜。此外,衛福部也主張,GMP標章應該要先入法,有了法源依據,才便於管理。
但是衛福部發言人王哲超昨日表示,並無推託,經濟部與衛福部一直就國家標章改革溝通,但食品類產品不像化妝品、藥品,原本就有嚴格規範,牽涉問題相當多,衛福部會繼續努力與相關部會克服難題。
王哲超說,以GMP為例,衛福部雖然代替經濟部檢驗藥品、化妝品類產品,但藥品化妝品生產過程及對業者要求,原本就有嚴格的管制標準,衛福部可以用部內的檢驗標準作為GMP產品的檢驗標準,但食品類不同,食品工廠有大有小、也還沒有全面標準化,包括工廠設備、製程、健康衛生要求等,都需要跨部會協商,才能取得一致的標準。
對於GMP機制的檢討,經部原先要將現行的「單個生產線」,改為「全廠」都要符合才能取得標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