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銀行26日召開年終理監事會議,結論只有六個字:「以不變應萬變」,除了政策利率連十季不變,貨幣供給目標區也五年未調整,對照美國量化寬鬆(QE)政策逐步退場,台灣在低經濟成長、低物價的情況下,低利率和低匯價政策短期恐難改變,「四低」環境看來還要維持好一段時間。
回顧第3季理監事會議後,央行總裁彭淮南「提醒」房貸族「利率不會永遠這麼低」,這次理監事會後彭淮南的態度明顯保守很多,僅強調美國的利率會影響全球各國,但全球各國利率影響不了美國。換言之,央行貨幣政策目前還是跟著美國走,美國升息前,央行不會輕舉妄動,先開第一槍。
問題是,台灣的情況和美國不盡相同,聯準會(Fed)明年開始縮減購債規模,被解讀美國景氣逐漸走在復甦軌道,美國房產指數走高更被視為是樂觀指標;反觀台灣經濟成長力道未明確顯現,而主管機關一手想壓抑房價,一面又維持超低利率和寬鬆資金環境,有可能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簡單來看,央行維持雙率雙低已逾兩年半,如果低利環境和新台幣貶值有助景氣,今年經濟成長也不會一再下修,破底再破底,可見央行的低利率和低匯價頂多只是不要對疲弱的經濟雪上加霜,但沒辦法做到雪中送炭,真正要解決台灣經濟問題,關鍵還是在產業升級和轉型。
另一方面,資金過多和匯價貶值的負面效果是游資可能大量湧進房地產市場,怎麼說呢?因為錢存在銀行所收的利息過低、抵抗不了通膨,新台幣貶值又讓全民財富更縮水,看來看去,最能保值的就是不停上漲的房地產,在這樣的情況下,主管機關想壓抑房價走高,根本是緣木求魚。
央行以不變應萬變,打的可能是安全牌,但身為貨幣主管機關,央行應認真思考,究竟第一要務是救經濟、穩物價或平穩房市,否則政策持續不動的結果,就是景氣持續差,而房價步步高,該解決的問題一樣都沒解決,全民卻要忍受四低(物價、經濟成長、利率、匯率)一高(房價)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