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產業在地扎根 擘畫經濟大藍圖

Foto

下至地層百哩、上到人文思想,資源豐富的緬甸,近百年來歷經的錯置變遷,硬是打翻了富庶家園的大拼圖。緬甸要如何重新找回美麗與自信,讓6,000萬人民齊心共好?

 聯邦議員穩梧認為, 由真正屬於人民的國家領導人,不管來自哪個政黨,將設立新法,不准政治干預經濟,全心領導國家。

 央行副總裁塞翁表示,要邀請外資入股既有業者,能讓緬甸企業茁壯,保留緬商招牌,會帶入資金、技術引進,新的經營團隊更是歡迎,能讓緬甸市場換血,縮短改革的陣痛。

成長碩果 全民均霑

 緬商INJYNN總經理蘇民翁指出,緬甸正就議會進行立法、修法,擬訂長期的改革方向,政府能提出guideline或政策最好,若是不行,也要放手民間部門、私營企業直接採用國際標準。他強調,在所有立法工作準備好的同時,「國有土地一定不能賣」,以出租為加值運用的最大原則,國家發展才能長長久久。

 家族生意延伸到南非的緬商文田奈說,主政者要能建立公平獲利的市場機制,投資誘因不要只想媚外,也不必特別照顧緬商,就是把投資環境做好,每個人該負的責任、該到位的功夫,一項都不能省。

 外資大舉進入緬甸,文田奈認為,不要以為「『新緬甸』年紀還小」而恣意妄為,例如緬甸電力供應不足,就不適合大型製造業、或複雜技術產業前來,「英國殼牌曾粗氣地,指定全包下緬甸所有外海油田,政府給了個軟釘子。」類似的情況,發生在泰國開發DAWEI經濟特區案。

 緬甸高層透露,朝野共識很清楚:不要單一國家建構的巨型投資計畫,開發風險會集中,更無法讓全民雨露均霑,如DAWEI案已改為以基金會模式發展中小型計畫,邀請在地企業一起參與,成為產業在地扎根的好開始。

 緬甸人篤信佛教,也時常為了建寺塔到處募款。當地人說,捐款人因此分享福報,愈多人小額捐款、匯集的福報就愈多,不要給1個人認捐整個塔的費用,「不可以把福報獨吞了。」這項說法,和緬政府現在對於引資招商的原則,不謀而合。

斯土斯民 創造就業

 idef執行長林育杰希望,緬甸能夠把握住「斯土‧斯民」的經濟發展大略,導引投資注入產業生根,創造就業機會,營造均富可能的未來。他的「idef經驗」正是從樹薯開始,這個用來加工成澱粉的農作物,向來都由泰國掌控市場,林育杰估算,緬甸三角洲的土地肥沃,只要引進好的技術,就有機會突破。近來受到緬甸經濟快速發展的影響,林育杰指出,當地樹薯價格上漲30%,農人也有錢能買機車、農具,送小孩上學,對緬甸政府來說,這能直接改善全國8成窮人經濟問題。

 idef故事還沒結束。現在他們正引入日本、台灣農會信合社金融體系,協助當地建構在地金融體系,這般具有發展藍圖架構的產業布局,是緬甸最需要,也是外人投資最被官方肯定之處。

 今天的緬甸,剛穿過改革的起跑線,朝著社會均富的終點線邁進,有外資陪跑,有觀眾加油。這場馬拉松,台灣又扮演什麼角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