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揆決定提出的財政改革方案,顯示今年拚經濟、救財政雙軌並進。這次四大面向的改革,應是近年來最大規模的財改行動,江揆高擎「以富濟貧」大旗,扣住公平正義的主調,戴著鋼盔往前衝!
財長一再強調只端看稅制調整,會以偏概全、甚至扭曲財改政策原意,但外界對這次觸及的稅制調整,實難移轉目光,揮刀針對金融營業稅及兩稅合一,還是引起外界高度關注,工商企業及金融業的反彈自不在話下。
從稅改議題挑選金融營業稅,以及兩稅合一兩大課題而言,最符合江揆提出「以富濟貧」,兼顧公平正義的基調,尤其這兩大稅改都是財委會委員上會期提出,獲多數朝野立委連署,檢討師出有名,不似證所稅開徵有強大震撼力,因此經評估,認為做了不但對稅收有挹注效果,加上配套設計,掌聲比噓聲大。
江揆在立院開議伊始,就敢於碰觸稅制改革課題,在選舉熱季即將到來,仍令不少人為他捏把冷汗,直呼會不會是「小孩玩大車」?或落入核四公投、年金改革覆轍?
其實江揆生性沈穩內歛,這幾年參與預算籌編,親眼目睹年年「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窘境,面對台灣競爭力每下愈況,心裡的體悟和焦慮特別深刻,從一上任之初,即在盤算解決債限破表的時間點及對策,連調高債限作為解決對策,馬總統去年一度也曾鬆口。
江揆相當重視科技及公共建設支出成長力道對經濟的帶動效果,去年籌編今年度預算,特別要求有擴張效果且不能負成長,最後公建預算成長10%,可說是近年來公務預算投入公建創新高的一次,但倘若經濟成長力道有限,財政捉襟見肘,再過一、二年恐怕債限真要破表。
2008年金融海嘯以前,中央稅課收入約在1兆2,500億元水準,但金融海嘯之後一路下滑,目前尚未恢復到海嘯前水準;但社福法定支出每年以3%速度增加,約增4、5百億元,稅收成長停滯,加上景氣復甦力道不足,中央財政惡化與日俱增,每年財政缺口在籌編過程動輒高達3、4千億元稀鬆平常,財政惡化已到了不能飲鴆止渴的地步。
去年底,國發會主委管中閔提出增裕財源方案,江揆就已同意檢討支出面、公股釋出可列為研究策略;今年新春後2月7日,江揆召集財經閣員聽取財政部所提財政健全方案,會中雖未有石破天驚結論,但之後江揆與財長二人「密謀」要提出一個人民「有感」的財政健全方案,顯見江揆早胸有成竹。
財政改格方案其實還是潛藏微妙考量選舉因素,從不合時宜的營業稅加徵,影響全民,層面太廣泛,江揆和財政部暫不碰觸,以免真的「捅馬蜂窩」,不難窺出政治的盤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