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陽明大學書田外科訓練中心,模擬手術室中,解剖剪刀、敷料鉗以及持針器等,各式手術器材一一放置妥當,50餘名來自兩岸的神經外科、耳鼻喉科醫師,聚精會神,盯著教學螢幕。
這是由臺北榮民總醫院與陽明大學合辦,為期2天的經鼻內視鏡顱底手術操作研習營,今年已邁入第五屆。
站在前方,負責講解手術過程的北榮神經外科主治醫師王緯歆,曾於2014年赴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UPMC)進修,這裡,是美國最早發展經鼻內視鏡顱底手術的醫學中心,水準名列全美前三。
顱底位在鼻腔與腦部交界,許多血管與神經分布四周,若此處產生腫瘤,必須以手術切除,具有相當難度。
跨專科合作
最大化經鼻內視鏡手術效果
UPMC耳鼻喉科醫師施奈德曼(Carl H. Snyderman),與神經外科醫師加德納(Paul A. Gardner)合作,率先以內視鏡經由鼻腔的途徑,移除腦下垂體腫瘤與複雜的顱底腫瘤,成為其最大特色。
即使腫瘤侵犯了海綿竇、內頸動脈、眼眶內側或硬腦膜內部等,以往進行手術會有高風險的部位,現在都能透過這項多專科手術安全移除。
回臺後,王緯歆與北榮耳鼻喉頭頸部鼻科主治醫師藍敏瑛合作,將這套多專科手術引進北榮。團隊進行的手術迄今超過百例,包含腦下垂體腫瘤、顱底腫瘤、鼻竇及鼻咽惡性腫瘤。
王緯歆解釋,神經外科及耳鼻喉科合作的優勢在於,結合鼻科醫師擅長的內視鏡操作,以及神經外科醫師精細的手術技巧,得以讓經鼻內視鏡的手術效果發揮到最大。
研習營當天,王緯歆以大體進行顱底手術前,戴上了一副VR(virtual reality, 虛擬實境)眼鏡,左右手也分別握著一個控制器。
這身裝備,看似跟一般用VR玩遊戲、觀看影片的使用者沒有兩樣,不過,王緯歆卻是要利用VR進行教學。
雖然人就站在手術室,但他此刻放眼所見的,盡是腦部交錯複雜的血管,腦室、動脈就近在咫尺。
「假設我們(醫師)是飛行員,做顱底的手術,等於是駕著戰鬥機在崎嶇的山區裡面飛,要找到腫瘤、把它移除掉,所以某種程度上,我們的任務是找到一條安全的路徑。」他比喻。
但是,要怎麼在猶如迷宮的大腦中,找到這條路徑?
手術結合VR教學
將是未來趨勢
以往醫師進行顱底手術前,多是觀察、分析患者病灶的電腦斷層掃描(CT)、核磁共振造影(MRI)等影像資料,擬定手術計畫。
由於是藉由平面影像,在腦海中「重組」一個大腦,醫師實際進行手術時,仍不免遇到死角、產生落差,更增加手術時間。
至於這副VR眼鏡,則是透過預先蒐集、分析患者病灶相關的醫學影像,將其整合成3D影像。
醫師戴上VR眼鏡後,等於進入了患者腦內。藉由VR特殊的視覺效果,呈現更真實的立體空間,突破傳統平面醫學影像限制。
在與實境相對應的情況下,醫師透過移動控制器,能精準測量每條血管,以及腫瘤與血管的間距,同時能戴著四處走動,360度觀察腫瘤位置、形狀,了解解剖構造之間的關係,大大減低死角,達到最好的手術視野。
王緯歆向本刊表示,將VR結合手術訓練,不但可以預先擬定手術路徑,挑選最合適的器材,也能預測應該磨除多少顱骨,以及潛藏的出血風險,擬定更精準的術前計畫,可望縮短手術時間。
參與課程的臺大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林志峰則指出,醫護團隊也能利用這個模式,讓患者與家屬更了解手術相關資訊,有助促進醫病關係。「我覺得這是未來的趨勢。」
透過導入VR,讓醫師配合真實手術步驟示範,王緯歆認為,這樣的教學模式,才不會讓醫師在理論與臨床應用脫節,也期望在更多相關教學結合VR。
宏達電積極佈局 推動VR醫療
事實上,這次結合實體解剖教學的VR眼鏡,正是由國內智慧型手機大廠宏達電(HTC)所提供。
近年積極佈局VR的宏達電,除了攜手日本遊戲業龍頭萬代南夢宮娛樂(Bandai Namco Entertainment),在新宿打造日本最大、佔地1,100坪的VR樂園,也與多家汽車、航空大廠合作。
不僅如此,看中VR應用在醫療的潛力,宏達電自2015年起,即參與VR醫療軟體公司Surgical Theater募資,迄今已投資該公司1,100萬美元,持股21.09%。美國紐約西奈山醫院(The Mount Sinai Hospital)、梅約醫學中心(Mayo Clinic)與史丹佛大學等,都是其合作夥伴。
曾協助以色列空軍設計飛行模擬器,Surgical Theater創辦人阿維薩(Moty Avisar)與蓋瑞(Alon Geri),有天心血來潮,思忖著是否能把這樣的模擬技術,應用到外科手術,讓醫師如同飛行員執行任務前一樣,透過VR進行手術模擬,兩人因此於2010年共同創業。
目前,Surgical Theater將CT、MRI等圖檔轉換成3D影像的軟體SuRgical Planner(SRP)、讓外科醫師規劃3D路徑的手術導航平台,皆已取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上市許可。
這次北榮結合VR與實體解剖教學的應用,就是宏達電與Surgical Theater的合作成果。
本文節錄自《環球生技月刊》2017年9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