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 Convergence、China、Competition」是韓國政府推動資通訊(ICT)政策,是在全球經濟危機中突破瓶頸的3個key words。
當台灣還在苦思兩岸的「定位」,韓國則是把「China」視為突破全球經濟危機的「關鍵字」之一。
韓國也曾經歷過面對技術領先的日本與在後面緊追的中國,有如「三明治」般被夾擊的憂慮與心急。
然而,從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中幾乎被摧毀的痛苦,到今天成為全球第9大經濟體的歷程中,產業通商資源部長尹相直曾經告訴記者,無論是過去的七大IT產業目標,還是現任朴槿惠政府的「創造經濟」的策略,韓國想要在2020年成為IT強國,就需要有「比試」的舞台,也就是市場,而中國大陸擁有夠大的「比試」市場。
他相信,崛起中的中國大陸將成為韓國的競爭對手,然而,他也相信,只要韓國能持續保有競爭力,「他們愈是成長,我們也能因為好好運用他們而成長...。」
就產業界實力而言,韓國的手機、造船、汽車都是世界第一,從某種程度來看,韓國擁有比試能力。
當China成為韓國經濟的關鍵字時,層次更拉高至元首級的位階,朴槿惠去年在北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時,除了中韓自由貿易協定(FTA)外,資訊與通信技術的合作,也是「朴習會」中商談的重點,也列入雙方官方正式記錄。
就披露的合作內涵來看,主要是由韓國未來創造科學部和中國工業和資訊部共同建立「部級戰略對話」管道,除了就ICT領域,包括資訊、通信、網路安全、互聯網資源管理、國家資訊化、雲端運算等議題定期進行研討與交流之外,還選擇大氣科學、海洋、生命科學、新材料等科技領域,作為未來雙方戰略合作的項目...。
雖然韓中之間,現在只是屬於對話與交流的層次,然而,與台灣是絕對競爭國的韓國,面對崛起的中國、面對擁有市場的中國,從政府到民間都想要緊緊抓住他們的經濟關鍵字「China」時,在台灣,卻有為數不少的人,將陸資來台視為「木馬屠城記」、將台商登陸稱為「掏空台灣」...,兩相對照,能不令人心急嗎?(譚淑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