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台灣之光 培養比留人重要

Foto

最近網路上瘋傳的兩則新聞讓人分外感慨,一則是好萊塢影星安吉莉娜裘莉日前到上海宣傳新片接受訪問,被問到最想和哪位中國導演合作時,回答「我不確定你是否視李安為中國人,他是台灣人。」另一則是「台灣女網一姊」謝淑薇針對青海酒廠開出一年1,000萬人民幣要求她轉籍的消息回應:「我必須考慮未來對我跟家人的職業之路是否更有幫助,如果真的有幫助,我會考慮接受。」

 台灣人還是中國人?這個問題常觸及兩岸敏感神經,但放下政治問題不談,謝淑薇的話一針見血:「看溫網的包廂裡面,坐的都是滿滿的贊助商,職業運動就是由金錢堆積起來的比賽,沒有錢根本是萬萬不能。」身為台灣人的我們沈浸在這些所謂「台灣之光」帶來的喜悅和驕傲之餘,台灣對於栽培這些「台灣之光」又到底付出了什麼心力,還是只分享榮耀卻不問耕耘。

 類似謝淑薇的例子多不勝數,同為網球好手的盧彥勳、桌球運動員莊智淵都是如此,在打出好成績、揚名國際前,只能靠自己籌錢訓練、參賽,一舉成名後,突然成了「台灣之光」,除了相關成就好像所有台灣人都有與有榮焉的資格,還搞得像是過去台灣全民和政府花了多少心力培植這些選手,提供了他們多大的協助一樣。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運動選手也是人,一樣要吃要住,更何況職業運動的高峰有限。對於轉籍一事,台灣民眾除了扣上愛國心這個帽子之外,是不是更應該想一下,我們能提供選手什麼樣的環境,而且相關環境應該包括養成、協助和退休安排,要不,對一個選手來說,當上「台灣之光」,除了多揹負2,300萬人的期望,多了更多壓力,還真的是沒有什麼好處,更沒有任何保障。

 再看看李安,也曾賦閒在家6年,如果不是妻子的支持和他自己的堅持,在台灣當時的電影環境下,也許今天也就沒有安吉莉娜裘莉口中相當尊敬且來自台灣的重量級導演。李安確實是台灣的驕傲,安吉莉娜裘莉的話也讓台灣人大為激賞,但撇開中國還是台灣的問題,我們還是要問,除了出生在台灣,台灣對李安的導演生涯到底有多少貢獻,接下來又如何打造第二個李安。

 對台灣而言,真正應該想的,是如何持續培養台灣之光,而非只是如何留住台灣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