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3月,大陸新一屆政府上台,世界都猜測,新一屆政府在鞏固本身統治之前,政策上不會有大動作。不過,令人意外地,僅僅半年後的9月,上海自貿區就掛牌成立,宣示意味濃厚。上海自貿區無疑是大陸本屆政府經濟改革的代表作。
市場對上海自貿區有無限遐想:去年8月末到9月下旬,外高橋股價從13.50元人民幣(下同)直躥至64元多。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劉勝軍說,如此的亢奮,某種程度上是「改革失去的十年」引發的「改革飢渴症」。
上海自貿區肩負改革重大使命:它不是服務於上海的,而是要用三年左右將自貿區建設成「可複製、可推廣」的樣本。自貿區絕非過去的經濟特區,不是靠優惠政策。
對外資來說,特別關注是自貿區內資本帳戶開放與人民幣國際化等金融改革。首先是自貿區將透過「國際銀行分支」方式在大陸本土從事與國際存貸款業務有關的活動,即離岸金融業務。這可以幫助大陸企業赴海外投資。
其次,隨著離岸人民幣資金池日益擴大,上海也準備推出黃金國際板與國際原油期貨,這一方面將成為境外人民幣回流的管道,也幫助大陸塑造對國際黃金與原油的訂價權。
隨著上海黃金國際板與國際原油期貨的啟動交易,人民幣國際化也正式邁入第二階段。按照大陸的計畫,人民幣國際化第一階段是用人民幣作為國際貿易的交易貨幣,第二階段是用人民幣作為國際大宗商品交易的計價貨幣,第三階段是成為各國央行的儲備貨幣。
除了機構,個人也將參與上海的人民幣交易。大陸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表示,以往大陸的外匯交易,只有機構才能參與,今年會朝個人參與進行開放。隨著開放個人參與外匯交易,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也將愈來愈市場化。最近宣布的滬港股市互通措施,是以人民幣作為交易貨幣,且「完全有可能」擴大到與台灣股市的相互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