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通縮有什麼不好?

Foto

跟念大學的女兒聊到,「安倍經濟學」是為了讓日本脫離通貨緊縮。我解釋,通縮是物價下跌的壓力。她問說,物價下跌有什麼不好?

 我想日本民眾也有這種疑問吧!人類天性喜歡撿便宜,超市以天天低價招徠客人,百貨公司周年慶更是人擠人。日本自90年代經歷「失落的十年」以來,一直處於通縮,「價格破壞」也是那個時代的產物。現在讀大學的年輕人,出生以來便活在通縮當中,根本不會質疑這種理當如此的事。

 通縮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造成通縮的原因--經濟成長無力,民眾收入沒有增加而不敢消費,導致內需不足,企業接不到訂單,而形成惡性循環。

 安倍經濟學實行一年半,日本經濟看似大有起色。未料今年四月調高消費稅竟造成第二季和第三季連兩季實質GDP負成長,陷入技術性衰退。加稅的嚴重衝擊,遠超乎日本決策者的預料。

 相對於人類天性喜歡撿便宜,最厭惡的或許是加稅吧。這種心理支配了日本民眾的消費行為。加稅近半年後,《日本經濟新聞》9月中旬對約1,000名日本主婦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有92%的受訪者回答要「省吃儉用」。

 聊到這裏,女兒又問,安倍晉三首相為什麼要在振興經濟的同時加稅?我回答,這是因為傳統理論重視財政紀律,日本公共債務相當於GDP的200%,況且年金與醫療等社會福利支出龐大,亟需增加稅收彌補。

 事實上,安倍政府為了決定是否如期在明年10月二度調高消費稅,由8%升至10%,邀集45名產官學界專家開會討論,結果六成以上贊成按計劃再加稅。可是,安倍首相還是在18日做出延後加稅的決定。因為他的兩名國師-耶魯大學名譽教授濱田宏一及靜岡大學教授本田悅朗,一致反對。加上會唸經的外來和尚-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也認為萬萬不可。他們認為,日本能否擺脫通縮就看這次千載難逢的機會,所謂財政健全只會模糊政策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