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距離農歷年假封關,已賸不到十個交易日,股民在市場做最後搏殺,除了希望讓自己過年紅包能夠更豐厚一些外,也擔心被金管會視為台股「轉骨」大計的股市揚升方案一旦上路,散戶短線交易風險擴大,有被迫退場的疑慮。
金管會的台股揚升方案近日即將公布執行細節,其中漲跌幅將由7%變10%,被視為是最大亮點。雖然據統計有近8成「婉君」樂見股市交易能逐漸與國際接軌,不過國內股市至今仍有6成交易是由散戶貢獻,對龐大的股民來說,已二十多年未調整的漲跌幅即將出現大變革,絕對是今年操作上的全新大冒險。
有人估計單日最大波動擴大到20%,對賭性堅強的短線投機者而言,誘因更大。不過也有人反映,台股的交易環境對風險承受力較弱的散戶不夠友善,強調國際接軌的結果就是讓法人比重增加,逼迫散戶逐漸退場。
一直以來,小散戶在台股都是最中堅的勢力。過去台股兩次攻上萬點,創下日交量衝上三千億,周轉率寫下逾200%的世界奇蹟等,都是靠散戶發揮螞蟻雄兵的力量,才能留下輝煌紀錄。
在全民買股的年代,婆婆媽媽們早上提著菜籃子出門,上號子(營業廳)比上菜市場更積極。從此菜籃族一詞也被當做是國內散戶的代名詞。
之後股市開放外資法人進場,市場生態逐漸改變,本土主力消失,投信代操風氣崛起,外資用銀彈戰勝本土勢力,再加上近兩年的證所稅風暴,散戶在股市身經百戰,卻愈來愈不受到重視,一批批知難而退,台灣菜籃族的威名,也被日本的渡邊太太及中國大媽所取代。
看看最新的統計,外資持有台股占市值逾三成,總金額已突破十兆大關,而國內投資人卻資金外流,單單購買海外基金的總額已逼近四兆台幣。推動金融市場國際化的結果,怎麼會只能吸引外資,卻留不住國內本土的投資資金?
曾銘宗主委在臉書首頁上強調「金融交響樂章」揭幕了,其積極開放的作為迎來不少掌聲,只希望這次股市轉骨大計,不會變成散戶繼續活躍市場的最後篇章。在新制度上線前,容我向曾經熱衷參與市場,大量貢獻稅收,至今仍不退場的菜籃族們致上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