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全球製造大國的中國大陸,享有製造優勢,但只能在生產鏈終端領受微薄利潤;如今大陸鐵了心,打算實施「中國製造2025」文檔規劃,計畫2025年讓大陸製造業崛起,正式跨進製造強國門檻,最終在2045年成為具有全球引領影響力的製造強國。
為達成目的,大陸政府將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加快從製造大國轉型為製造強國。但對台商而言,此一聲明並非好事,所代表的警訊是,過去依賴代工、財稅補助,以及輕忽研發的業者,恐將在此進程中被拋下淘汰。
昨(5)日大陸第12屆全國人大第3次會議在北京開幕,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做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大陸要推動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製造業是大陸的優勢產業,之後要實施「中國製造2025」,堅持創新驅動、智慧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加快從製造大國轉向製造強國。
同時,大陸政府將採取財政貼息、加速折舊等措施,推動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堅持對行業「有保有壓」,化解過剩產能,支持企業兼併重組,在市場競爭中優勝劣汰,並促進工業化和資訊化深度融合,開發利用網路化、數位化、智慧化等技術,著力在一些關鍵領域搶佔先機,取得突破。
李克強提到要帶領大陸邁向製造強國之林的說法,會後引發大陸產學界與網友的熱議。事實上,大陸「中國製造2025」,靈感構思源自德國工業計畫4.0(在產學業界建議與推動下,德國工業4.0項目在2013年4月推出,旨在支持德國工業領域新一代革命性技術的研發與創新),之後由大陸工信部訂定計畫內容。
本月4日,大陸全國政協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前工信部部長李毅中透露,工信部與中國工程院正在制定「中國製造2025」規劃,很快要上報國務院。
李毅中表示,上述規劃提出,到2020年,大陸要基本實現工業化,這是第1個百年目標,到2050年實現第2個百年目標,即邁入世界工業強國之列。
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也表示,大陸製造業強國進程可分為3個階段:2025年大陸製造業可進入世界第二方陣,邁進製造強國行列;最終,2045年可望成為具有全球引領影響力的製造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