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中國的「亞投行」話題,在國內吵得沸沸揚揚;亞投行這三個字,也喊得震天嘎響,不得不令人好奇,何謂亞投行?
亞投行,全名叫做「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由中國出面設立,並邀請全球各國參與投資設立;資本額預定1,000億美元,其中,中國便預定出資500億美元。
但亞投行的意義,並不在於是一家基礎建設投資銀行,而是這個銀行背後的重大戰略目標,亦即:作為中國大戰略「一帶一路」的投資、融資平台;例如,隨著一帶一路逐步實施,參與的各國可藉此平台進行聯合融資,進行重大的基礎建設。
所謂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一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一路)的簡稱,由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2013年提出的經濟合作概念,主要是希望能進行跨國的經濟合作。
這條「一帶一路」的路線,起點是由中國開始,往西貫穿中亞,西亞,最終抵達歐洲;往南經由中南半島,沿海路抵達印度、最遠抵達東非。合作範圍包括絲路帶統一運輸協調機制、自由貿易區、新興產業合作,金融合作、生態環保合作以及沿線國家區域合作計畫等。
初步統計,一帶一路沿線涵蓋人口約44億人,經濟規模達21兆美元,佔全球經濟比重近30%,總投資規模將達1.6兆美元,約9.9兆人民幣,一帶一路貿易總額則高達2.5兆美元;因此這不是光靠中國就可獨力完成,而是需要路線所經之各國的同意和配合。
中國政府的這項大戰略,背後的一個意義,就是希望藉此將中國過剩的生產力,如高鐵、高速公路、冶金等轉移到其他國家,既能持續帶動中國本身的產業發展,又能對基礎建設發展相對較弱的國家,提供所需的資源協助,達到區域內各國的政策能溝通、貿易能暢通和貨幣能流通等目的。
其實日本和美國曾在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分別出現產能過剩,急需向外輸出產能、產業升級以及貿易受阻等問題,當時就迫使日本和美國政府,以及這兩國的企業必須走出國內、擴大對外的投資。也因這個轉折,讓日本從「貿易立國」轉成「投資立國」,透過將過剩產能輸出至東亞國家,大幅提升日本製造業的競爭實力。
美國的對外發展,則是透過大型跨國公司對外直接投資,將各地區的資源與不同時期的企業經營戰略結合,強化美國企業的競爭力以及對當地經濟政策的影響力;此外,金融服務業也同時加速擴張,成為全球金融霸主。
中國這個大戰略,其實是出於中國歷經過去30餘年的高速發展後,這個經濟體目前急需面臨結構調整,不僅是產業結構的調整,還有驅動經濟成長動能的調整,這使得改革成為必然。
而在改革的過程中,中國政府無法再依賴老辦法,例如2009年的4兆人民幣振興方案,而是必須要有更創新的、更全盤的整體規劃。
因此,我們現在看到中國提出的短、中、長期經濟與國家發展策略;短期的是透過刺激政策,例如一系列的房地產放寬政策來提振房市;中期則是透過貨幣政策,例如降息、降準等來刺激經濟增長;長期則是藉由戰略政策的,如一帶一路、亞投行,或是金磚四國銀行等的推行,讓中國經濟在改革轉型的過程中,還能走得穩健踏實。
中國經濟已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長的速度已由過去的高度成長,轉為穩健成長,但即便如此,中國還是全球經濟成長動力的發動機;而驅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則是中國經濟新常態下的主流產業;而這些驅動中國經濟發展的新產業,其隱含的投資價值,自然也就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