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從亞銀看亞投行

Foto

北京今日將揭曉亞投行的創始成員名單,台灣提前兩天知道不在創始名單之內,省去等待之苦。接著下來呢?在我們積極思索前進亞投行之路,不妨先「追憶」台灣在亞銀的過往。

 台灣在亞銀曾經有過風光時刻,1966年是創始會員,我國的中央銀行總裁徐柏園、俞國華、張繼正都擔任過理事,而俞國華更曾兼任理事長,謝森中從1967年就在亞銀擔任首任經濟計畫審核處處長,一做15年,該處是亞銀內最大的部門,謝森中之下有200多位來自30多國的財經、工程專業人士,成員國向亞銀提出的申貸案,從審核獲准,至成效管考,都是謝森中的職掌。

 亞銀開辦之初,中國大陸因文革陷入動盪,無暇他顧,因此我們猶能在國際組織中擔任要職,例如俞國華曾在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國際貨幣基金(IMF)各擔任四年的副執行董事。在那個時代,台灣藉由這些國際組織的參與,吸收發展國家經濟的經驗,而派出去的代表,也建立起國際人脈。因此我國雖然在1971年就被迫退出聯合國,但是在世銀、IMF、世界衛生組織等專業機構的會籍,一直奮戰至1980年才被中共取代。

 北京在趁勝追擊下,在1983年就申請加入亞銀,我國透過美、日等主要出資國,支持我國留在亞銀。央行總裁俞國華與日籍亞銀總裁藤岡真佐夫在二年內,十餘次利用藤岡過境台北的機會,就在桃園機場貴賓室商量北京加入後的台灣名稱,甚至有一次,俞國華剛動刀割除頸部小瘤,在休養期間亦抱病前往機場,與藤岡會面。往往是我方提一個意見,藤岡向北京徵詢,北京不滿意,再另提一個名稱由藤岡帶來台灣,我們也不同意。如此,到了俞國華接任閣揆,張繼正接掌央行總裁,討論仍然無解。在1986年,亞銀終於通過中共入會案,而未經我國同意,亞銀擅改我為Taipei, China(中國台北),至此展開漫漫抗議路。

 Taipei, China這個我們不喜歡的名稱,在1998年還有變化,但比較不為國人注意。香港在1997年回歸大陸後,名稱改為Hong Kong, China(中國香港),如此一來,台灣豈不是淪為與香港相同地位,皆成為北京的屬地?因此再向亞銀抗議。亞銀想破頭,創造出「Taipei」之後逗點不空一格的書寫方式,即Taipei,China,以顯示台灣與香港的不同。雖然令人有啼笑皆非之感,但這神來一筆的空格,的確拯救台灣,免於與香港同一地位。

 亞投行成立後,勢必削弱亞銀的影響力。過去台灣在亞銀的會籍保衛戰,尚有日本出面、美國暗助,但是在亞投行,美、日都尚未成為創始會員,台灣的友好力量在哪裡?行政院所列舉的英法荷星馬,尚看不出來與台灣的利益關連何在,台灣能不能在一帶一路的商機中分一杯羹,除了冀望北京的善意,我們還能做什麼?或許,這就是馬英九找來嫻熟國際組織業務的夏立言擔任陸委會主委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