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恐怖情人,從小就有跡可尋?

Foto

每年總有幾樁重大的情殺案件登上媒體版面,
讓不少父母開始重視孩子的情緒調適能力,
到底該怎麼做,才能引導孩子調整高自尊、玻璃心、無法接受挫折的心態,
避免成為下一個事件中的「恐怖情人」?

這一個月翻開報紙,看見不少情殺新聞,恐怖情人層出不窮,令人憂心。仔細研究,不難發現不少社會案件中的恐怖情人是鄉民眼中的「人生勝利組」。明明有著令人稱羨的家世背景、學歷或外貌,為何無法接受分手、走不出情傷,甚至出手殺人呢?專家指出,恐怖情人多半有高自尊、玻璃心、無法接受挫折等人格特質。建議家長,應從小教育孩子正確的情緒抒發管道,避免孩子長大後變成恐怖情人!

不論是幾年前的台大宅王砍女友、高醫生殺情敵,還是近期發生的台大潑酸案、板橋分屍案……廣義來看,都是施暴者不懂得如何用適當的方式表達情緒導致,也許在他的成長過程,沒有人告訴他該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以至於當他在挫折來臨時,會因為找不到宣洩負面情緒的管道,而做出傷人傷己的行為。

家屬和當事人應有病識感
遇「恐怖情人」應尋求專業協助

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紀惠容指出,恐怖情人通常都喜歡控制、喜歡掌握權力,也許從小就被教育要勇敢,所以個性往往比較剛強,而且無法忍受失敗,導致當對方提出分手要求時,很容易因為「被分手」,而陷入自我否定的情境裡,可能推翻自我價值,甚至惱羞成怒,做出不理智的行為。

建議有伴侶者,不妨觀察另一半在碰到危機事件或挫折時,是否會採取比較激進、急躁的手段,如果是,就要提高警覺。倘若兩人不幸走到分手一途,也要做到「不要否定對方」,千萬不要批評對方的個性、生活習慣、家庭背景,否則只會刺激對方,將自己推向險境。

紀惠容建議採取漸進式的方法來分手,但到底該如何平安地從恐怖情人身邊撤退,並沒有一定可行的解答,最安全的做法就是「尋求專業協助」。專家介入後,會依據個案的情形,量身打造適合的解決方式,畢竟每個個案都是獨一無二的。她也強調,每當看到這些社會案件,最遺憾的就是許多當事人(不論是受害者,還是加害者)和家屬常常缺乏病識感,導致意外發生時措手不及。……完整內容,請繼續閱讀《大家健康雜誌》372期

*推薦閱讀:
自助旅行V.S跟團旅行,樂齡族適合哪一個?
出國自助旅行必下載APP!安排住宿、交通超實用
※本文出自《大家健康雜誌》107年7月號,更多精彩內文,請見【大家健康雜誌官方網站】

諮詢/王意中(臨床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