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北,看韓國在中國各地插旗搶佔市場,特別是當中韓完成自由貿易協定(FTA)草簽,台灣企業界普遍有如「看到韓國以氣勢凌人的灌籃動作,贏了球賽」的心情:韓國大獲全勝。
從首爾,看韓國在中國攻城掠地,韓國企業界卻是普遍「既期待又怕受傷害」:中國,是必須要去,也是需要相當「警戒」的市場。
實地到中國的北京、青島與大連,拜訪在當地的韓國企業,他們又是以不一樣的心情看台灣:台商,在中國有著其他國家所沒有的語言、文化與血緣的優勢。
於是,從北京、青島到大連,見到的韓國企業都說:「我們羨慕台灣。」
羨慕台灣?很難相信,這卻是在中國的韓國企業的真實想法!
不過就是10年前,在首爾的韓國企業界曾經自信地認為,因為韓國人比較有侵略性,因為韓國擁有的儒家思想,是最接近潛藏在中華民族深處的思維,因此就算台商有著語言、文化與血緣的優勢,韓國還是很快就能甩開台灣!
中國看待台商 自己人
然而,10年後的今天,在中國打過實仗的韓國企業卻羨慕起台灣的優勢了。他們羨慕台灣的中小企業,好麗友食品公司人力資源總監金秀杰說,過去20年來,台灣有不少中小企業是在中國成長茁壯為大企業,但是,韓國在中國沒有這樣的案例,「也根本不可能出現」。
青島新東食品開發公司董事長鄭徹,是韓國中小企業的典型代表,他以在中國經商20多年的經驗指出,韓國人想在中國白手起家,「不是不容易,是很難,而且是絕對的難!」韓國人想在中國成為阿里巴巴,他斷然指出:「不用期待!」
他們也羨慕台灣與中國有著「血緣」關係,脈鮮金屬公司管理部長白成一認為,這讓台商比韓國企業更懂得中國的想法與模式,溝通時也不會像韓國企業會有理解錯誤,進而產生矛盾的情形,「在我看過所有國家的企業中,在中國成功率最高的就是台商。」
因為血脈相連,鄭徹說,中國把台商看成是自己人,韓國企業則是被擺到一旁去,「日本商人,是直接被踢到角落去了。」
所以,台灣人在中國,「只要一會兒功夫,馬上就能和中國人交朋友了,」韓國產業發展研究院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李玟炯說,「韓國人,不是做不到,是根本不可能。」
他們也羨慕台灣企業的戰鬥力,青島裕晉精搪涂層有限公司總經理呂甲九就說,比起韓國人有侵略性,台灣人是有戰鬥力。就他的行業而言,生產基地在天津的台資企業-福茂工業是他們公司的最大競爭者,也是他口中「全世界最厲害的公司!」
「這是台灣的優勢,」金秀杰與李玟炯都說,也是韓國所沒有的,在中國經商,台灣比韓國具有優勢,而且是絕對優勢。
於是,青島曉慶工貿有限公司總經理高俊鳳覺得很可惜。他喃喃地說道:「韓國與台灣曾經像兄弟一樣,615戰爭(南北韓戰爭)時,台灣是幫韓國的(中國當時與北韓同盟)...。」
合作取代競爭 新方向
看到曾經是韓國朋友的台灣,如今與日本是那麼的友好,他惱火似的連珠說道:「這都是韓國政治人的錯,是政治人一句話都沒有『就轉頭(指與中國建交)』,這是不對的。」
所以,高俊鳳認為,韓國應該要有更多的歉意,然後,重新擁抱台灣,他說,「應該要把台灣這個朋友找回來!」
找回來做什麼?李玟炯說,合作。台商與韓國企業,在中國市場上,他認為,應該以合作取代競爭,若能合作,「會很強!」
他認為,韓國與台灣的經濟戰略不同,產業結構不同,優勢也不同,就像韓式餐廳與台式餐廳,各有客群,若能合作,可以開拓更多客源,而且,面對中國的大,「台灣跟韓國一定要合作!」
聽來不錯,然而,實踐的可能性有多高?從北京、青島到大連這個問題,韓國企業的答案是:理論上,任何假設都有發生的可能性,現實上,也有鴻海與韓國SK C&C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管理合資公司,攜手拓展中國IT服務市場的實例。
從甩開台灣,到羨慕台灣,與台灣合作,韓國與台灣之間,彷彿一如被中國奉為近代偉大思想家魯迅的名言:「希望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