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梅雨報到,但對於台灣缺乏水資源的長期問題來說,梅雨只是解決燃眉之急,台灣面臨越來越密集的旱澇交替,將節能、減碳、省水落實在日常生活中,透過降低溫室效應,提供台灣脫離旱澇交替的機會,而台達電就是其中的資優生。
事實上,台達電的產品製程用水量相對少,台達電並非所謂的「用水大戶」,也因此,比起半導體、面板產業將心力投注在製程節水,台達電則是將可應用在各行各業的綠建築節水概念,落實在每日生活中,台達電已經將新建廠辦或既有廠辦打造為綠建築,在綠建築嚴謹節水標準下,導入省水水龍頭、便斗、馬桶、智能澆灌系統等設備。
不僅節水,台達電在開發水源上也同樣積極,台達電利用屋頂收集雨水,並回收冷卻水塔排水、送風機冷凝水及逆滲透(RO)系統排水,做為沖廁與澆灌用水。
老建築也能很環保
以LEED、EEWH雙黃金級綠建築的台達電桃園研發中心為例,所有的沖廁水皆為雨水或回收水,整體節水可達75%,在今年旱情最嚴重的南部地區,台達電台南廠也透過智慧水錶搭配可視化監控系統,找出不當用水及漏水點,就能節省約6%的用水量。
除了新的廠辦全為綠建築外,台達電亦將綠建築概念拓展至既有建築改造,以台達電總部「台北瑞光大樓」為例,使用台達電自行開發的智慧空調、照明、電梯節能及能源管理資訊系統,讓這棟已經落成啟用超過15年的舊大樓,順利成為台灣綠建築既有建築「鑽石級」認證。省水對於水資源嚴重不足的台灣來說,只是治標不治本,所以對台達電來說,省電更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溫室效應影響,讓台灣脫離非旱即澇氣候的長期策略之一。
尤其建築物的能源消耗,佔全球能源總消耗量的4分之1到3分之1,同時還會排放大量溫室氣體,因此,台達電因此成為台灣企業興建綠建築的先驅之一。
跟老祖宗學習省電
台達電的綠建築常透過建築物的外型來製造陰影、達到遮陽的效果,同時運用熱空氣上升產生對流的浮力通風原理,設置浮力通風塔及自然採光的天井,使室內不僅明亮,並使空氣自然流動而達到室內換氣的效果,可節省空調用電與照明用電,師法古代建築「地道風」,藉由地下通道,也能適時適量引入溫度稍低的外氣,節省空調系統用電量。
而佔辦公大樓耗電大宗的資料中心,台達電則運用自身資料中心方案、智能空調系統及LED節能照明等方案,搭配自然冷卻節能技術,將機房的用電減少30%,瑞光大樓自從2014年改造後,相較傳統辦公大樓,瑞光大樓一年節電約58%。
目前台達電全球共有7座經過認證的綠建築廠辦,若以一般辦公大樓單位樓地板面積用電量為比較基準,去年台達電全球綠建築廠辦共可節省超過1,250萬度用電、約可減少排放8,500公噸二氧化碳。
台達電不只自己蓋綠建築,對外捐贈的建築物也都採用綠建築理念,歷年來,台達已捐贈的綠建築,包括成大台達大樓、成大綠色魔法學校、中央國鼎光電大樓、清大台達館,以及八八風災後重建的那瑪夏民權國小共5棟。
其中,那瑪夏民權國小不僅是綠建築還具備防災功能,可為300位民眾提供10天以上的水與糧食,該校自2012年啟用以來,相較一般小學,去年民權國小節電達68%,民權國小啟用增設的太陽能發電系統後,預計今年將成為全台第一座淨零耗能校園。(吳筱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