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機器大軍全面崛起 台商轉型新契機

Foto

 編按:為了建成製造強國,擴張國家競爭力,中國政府啟動了前所未有的政策及資金力量,進行產業轉型升級,紅色供應鏈、紅色資本的威力,席捲全球。  與大陸經濟密切相關的台資,有不少已及早轉型,借力「紅潮」打造產業新藍海。近期工商時報記者分赴各地,即針對台資布局機器換人計劃與一帶一路商機進行實例採訪,並以系列報導方式與讀者一同觀察,台資企業是如何因應-紅潮之中,並存的機遇與挑戰。

始自2005、2006年的大陸產業轉型升級,台商一路走來跌跌撞撞,策略上,從一開始「外銷轉內需」,調整到「製造轉服務」,看到的結果卻不盡人意,東莞和昆山這兩大台商聚落日趨式微。如今,第三波轉型浪潮再起,「機器換人」成了製造業的「馬其諾防線」,台商正奮力一搏。

 「公司有一款產品,每年固定訂單要上千萬件,在未自動化前, 5條生產線全開需要35個工人,現在每條產線只要1個工人操作機器,足足省下30個人力」,宜成製罐總經理李衍鶴說。

 在東莞塘廈鎮設廠已23年的宜成製罐廠,生產高端的鐵罐產品,客戶包括雀巢、星巴克、微軟等跨國企業。董事長張傳宜10年前就深感工人流動頻繁、缺工和工傷等問題,對經營者帶來沉重壓力。

 於是,張傳宜在2003年組了技術團隊,專研工廠自動化,希望用機器取代生產線上的人力。這些年來,靠著該團隊的邊做邊修正,從產線的一個製程的自動化,慢慢地將全線5個製程一一克服。目前宜成製罐已擁有19條全自動化生產線,而員工總數也從最高峰的1,200人降至300人。

 事實上,中國政府對推動轉型升級也是絞盡腦汁。2015年5月,中國國務院頒布了「中國製造2025」規劃,希望將中國從製造大國推升為製造強國,其中,機器人產業成了該規劃的重頭戲,希望解決製造業普遍遭遇的缺工問題。

東莞、昆山 搶先推動政策

 在推動「機器換人」上,東莞、昆山更早起跑。東莞市政府在2014年推出「機器換人」政策,每年提撥2億元經費,為期3年,最高可補助自動化設備和技術投入總額的15%。對於缺乏資金的中小企業,此舉可說是雪中送炭。

 昆山則在2008年即籌建機器人產業基地;去年6月,台灣電電公會又與昆山市政府攜手籌辦機器人製造產銷基地,準備迎接「工業4.0」時代的來臨。

 以工業電腦起家的研華,在這波工業4.0的過程也相中機器人產業商機。從前年收購寶元數控、到去年宣布與工具機大廠上銀結盟,就是瞄準機器人產業。

 派駐昆山17年的研華科技中國公司總經理陳順浪說,相較於日本發那科、安川、德國庫卡(KUKA)等國際機器人製造大廠各自獨霸一方,研華跨入機器人產業的策略,是從公司強項「控制器」上面向外找夥伴。

 陳順浪說,「自動化是工業3.0,光自動化已經不夠了,還要智能化」,透過物聯網的聯網管理,精準操控生產,甚或在機器故障前先預知,並且將海量資料形成數據庫,再透過大數據應用反饋到生產線的管理。

 不止是大企業,中小企業也在想方設法要搭上順風車切入機器人產業。

 2001年隨著台灣電子產業鏈外移昆山的吉安電機,原是士林電機在大陸華東地區的代理商,但2007年全球金融風暴之後,公司訂單大幅減少,加上工廠人事成本攀升,董事長黃坤榮意識到轉型升級的迫切性,因此從2010年開始進軍六軸關節型機器人領域,並於2014年創辦華斯雷奇機器人科技公司,成為率先進駐昆山高新區機器人產業園的台商。

 華斯雷奇展示的成品中,有兩套機器手臂特別吸引目光,它們正分別拉著大、小提琴,伴奏完成一首完整的曲目;另外,公司還研發出類似自動販賣機的機器人。

研發關鍵技術 才有競爭力

 黃坤榮說,六軸機器人的關鍵技術掌握在日本和歐洲大廠手裡,若要買它們的核心零部件來組裝再販售,根本打不贏歐日大廠,想要有競爭力,唯有組成研發團隊開發自己產品,才有機會一拚。

 黃坤榮說,機器人是很花錢的領域,他靠著另外3家工廠賺的錢來支撐華斯雷奇,從沒拿過兩岸政府的任何補助。過去5年來,華斯雷奇能做的就是不斷研發,每年研發部門的人事費用就高達台幣2千萬元,所幸總算有些成果,且有大陸買家將來洽談採購,打算用於科博館的展示。

 相較於華斯雷奇的創業維艱,被東莞列為「機器換人」主要輔導廠商的拓斯達科技,堪稱是天之驕子。拓斯達是設在東莞大嶺山鎮的陸資企業,業務包括自動化設備、解決方案和機器人等,主要客戶有海爾、TCL、比亞迪、美的等大廠。

 拓斯達與台灣頗有淵源,該公司不僅在技術上和台灣工研院有密切合作,客戶還包括富士康、正崴等台資大廠,創辦人吳豐禮曾在台資企業任職,而該公司負責自動化系統部的總監,則是來自台灣的阮明聰。

日圓貶 日系產品優勢變大

 在中國大陸正積極發展機器人行業和進行機器換人的當下,台灣實力堅強的工具機行業,原本應該充滿了商機和遠景,然而,曾任職於台中精機、友嘉、富士康的阮明聰卻憂心地表示,過去這個行業,台商實力夾在日商和陸商中間,但日圓貶值後,日系產品更具競爭力,而陸企的實力也不斷壯大,台商的商機和競爭力正逐漸消失。

 中國政府提出「中國製造2025」規劃,其中,大力鼓勵機器人和高端製造設備等行業,意在成為高端產品的製造強國。此時,台商既有轉機,也有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