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張念慈:台灣生技 好戲在後頭

Foto

 浩鼎董事長張念慈表示,台灣生技產業在累積相當經驗、實力後,可說是「好戲在後頭」,預期下一個十年將可大放異彩,目前中樞神經、幹細胞、癌症及孤兒藥,都有潛力發展成為品牌藥。不過,若想吸引國際大廠上門,市值沒有100億美元,是很難讓國際大廠看到的,因此,整併將是不二法門。

 張念慈說,國內生技業一個藥就成立一家公司或只行銷一個產品,未來都很難競爭,將來不管是採取垂直或水平整併,將是大勢所趨!因為「幾百家小公司不如三、四家大的」,他認為只要有幾家帶頭聚焦,生技就會很扎實的成為在國際有競爭力的產業。

 不過他指出,整併需要政府法規配合,若能祭出更多友善的環境和與國際接軌的政策,生技業才能更快速打進國際競技場。

 張念慈表示,台灣市場太小,新藥發展一定要全球化才有利基,而其三種發展模式為授權、合作及一條龍式的經營,三種各有優、劣勢,如何選擇要看公司狀況、未來願景及題目性質而定。

 張念慈直言,基於成本和成功率的考量,國際藥廠目前的授權都傾向至少發展到二期以上的新藥,此趨勢會激勵國內藥廠拿出更大的研發臨床實力,這是好事;但授權的陷阱不少,很多大廠或合作藥廠往往是買了標的物來冷凍,俾以發展他們自己的新藥或行銷中的藥品,因此,授權金額最多或名號大的藥廠,不一定就是最好的授權或合作對象。

 至於發展台灣品牌的一條龍方式,其實也有很多的關卡要突破。張念慈說,新藥取得藥證後不會就一帆風順,如果是在美國上市,就要繼續投入四期臨床等很多費用,很多小藥廠吃不消!另外,孤兒藥若沒有政府補助,即使拿到藥證也很難有高獲利。

 一般統計,品牌新藥在全球上市第一年賺錢的只有10%,而第五年才賺錢也只有一半,因此,不是所有台灣新藥公司都應該發展自己品牌,而是要看機會、產品、資金及經驗。

 不過,張念慈也表示,品牌會有明星效應,如果台灣沒有品牌新藥,生技產業永遠是模糊概念,因此,台灣還是要有自己的品牌新藥,並且要聚焦在真正創新,發展突破性創新藥品,而不是me too。所謂真金不怕火煉,只要產品夠創新,任何模式都可以發展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