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誰在決定證所稅政策

Foto

近來證券商和股市投資人將國內股市不振的原因指向證券交易所得稅的課徵,讓股民人心惶惶,資金逃離。而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的首席財經智囊林全,近日更公開表示,現行的證所稅絕對有問題,尤其是大戶條款及IPO課稅,當然對台灣經濟不利。

 林全指出,長期以來台灣並無證所稅,大家對如何申報有很多疑慮,實務執行上很多也沒有解釋,而且大戶不知如何申報,尤其申報後怕資金曝光,這些問題都要面對。

 對此,財政部長張盛和也有話要說,他說,目前根本沒有對上市上櫃公司課徵證所稅,所以現在有沒有廢掉也沒影響。而且立法院上會期修的大戶條款也延後3年才實施,所以目前也沒有對大戶有課徵證所稅,股市動能不足而牽拖證所稅,是模糊焦點。

 到底應不應該課徵證所稅,正反雙方的理由都很充分,那麼決策者要如何決定呢?這讓我想起多年前美國總統的一個故事。話說美國總統要聘請某位財經人士,擔任白宮的首席經濟顧問,當時輿論出現許多批評,指出這位顧問既無什麼學術地位,也不曾有什麼財經政策的建樹,不知為何得到總統青睞。後來白宮方面如此說明:因為這位顧問講的話,總統都聽得懂。總統不可能什麼事都了解,因此必須有人用總統了解的語言向總統報告。

 大家如果不健忘,課徵證所稅是馬總統競選連任時,所標榜「公平正義」政策中的重點項目,既然如此,無論如何也要提出課徵證所稅的架構。至於後來鬧得紛紛擾擾,不斷的限縮課徵範圍或延後執行時程,就是不敢提「廢除證所稅」。

我猜,因為廢除證所稅的後果會如何,恐怕沒有人可以向總統講清楚。

 我國的證券市場和證所稅牽涉的股民眾多,與國外課徵資本利得稅的環境和歷史,有很大的不同,20多年前,當時的財政部長郭婉容亦曾力圖恢復課徵證所稅,後來因為政治壓力太大而告失敗。20多年過去,證所稅捲土重來,過去質疑的問題,至今依舊存在難以解決。

 那到底應不應該課徵證所稅?依目前情勢判斷,不論財政部、金管會、立法委員、學者等,都有各自的立場,卻沒有一個中立的總統顧問,可以將課徵證所稅的利弊得失和執行優先次序,簡單清楚的向決策者表達,以至於從2012年證所稅吵鬧至今,愈弄愈模糊也愈混淆。一個證所稅政策天天被朝野兩黨拿來檢討,真是浪費國家資源,搞成這樣,就很難說是好政策了。

 至此,又讓我想起老子道德經的一句話「治大國,若烹小鮮」,以白話文翻譯如下:治理大國不可輕易擾民,要像煎魚一般,煎到夠熟了才能翻面再煎,否則很容易煎到魚肉破碎而不成魚形。但也不能完全不去翻動,否則魚就燒焦了。

 看來古之為政者,很早就有領悟,政策改革的時機是否成熟很重要,否則不論什麼好政策都會變成難以收拾的殘局。證所稅政策的施行,就是一個值得反省檢討的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