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醫師,聽說健保已經補助免疫療法了,你可以幫我申請嗎?」
醫師:「你的情況不適合,我建議用化療。」
患者:「啊?現在大家都在申請新的免疫療法,為什麼我不可以……」
在媒體推波助瀾下,免疫療法被癌末患者視為浮木,
隨著政府開放癌友申請免疫療法補助,許多醫院都出現搶補助名額的盛況。
然而,醫師提醒,癌症治療需對症下藥,免疫療法並非萬靈丹,
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需審慎評估,否則將延誤循求其他治療方式的時機!
健保署已於2019年4月1日起,提供8億元、共800個名額給八種癌別的患者來進行Anti-PD-1的免疫療法;平均每位取得資格者,可得到的補助是100萬元。這個政策讓各醫院的癌症治療中心變得更加忙碌,光要跟病人解釋「可以用、不能用」的原因,就花掉醫師大半精神;此外,這個專案還必須由醫師檢具報告,向健保署提出申請,經審核通過後,才取得資格。
這次開放雖然是一個大量耗用金錢、醫療資源的專案,卻是國內免疫治療的一大步。不過,在爭取之前,患者及家屬應該對於「精準治療」有更深刻的認識,因為「最夯的療法不一定最適合你!」尤其肺癌的治療,特別是肺腺癌,是搶時間的治療,到了晚期,只要能延長壽命的就是最好的療法。展望未來,治療的工具只會越來越多,提醒民眾,與其去追逐最流行的療法,不如找到現階段適合的,才是真正精準的治療。
以下我們來看看,4月1日已上路,可用於肺癌的Anti-PD-1療法,哪些人比較可能申請到補助。為什麼有些人明明是符合資格的非小細胞肺癌(包括大細胞癌、肺腺癌、鱗狀細胞癌),醫師卻說「不建議」或「資格不符」呢?
補助Anti-PD-1免疫療法
非人人適合,有申請條件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血液腫瘤科醫師李冠德指出:「基於成本效益的考量,這次免疫療法的補助是針對『最有效果』的那群人,大概只占肺癌患者的1~2成。」因為PD-L1的表現量要大於50%,且肝腎、體能狀況要夠好,不是人人可申請;但是,推估這樣的目標族群如果治療有效,而且可以無時間限制持續使用的話,再搭配化療,平均存活期可達到兩年左右。
「PD-L1」是癌細胞產生的特殊蛋白質,當它們與T細胞的PD-1結合後,會「抑制」免疫系統的功能。所以,Anti-PD-1這種免疫療法是藉由「阻止」癌細胞的PD-L1和T細胞的PD-1結合,就可以活化免疫功能來抗癌。……完整內容,請繼續閱讀《大家健康雜誌》381期
諮詢/李冠德(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血液腫瘤科醫師)
戴芳銓(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
※ 推薦閱讀:
提早發現肺腺癌,該做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嗎?
發現肺結節,代表有肺腺癌?
本文出自《大家健康雜誌》108年5月號,更多精彩內文,請見【大家健康雜誌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