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功修女會自1910年成立,從巴西到中國山東,哪裡有需要,就往哪裡去。1948年,隨著時代背景來到臺灣高雄,在聖道明會神父的支援下,落地於高雄這個小修院,繼續以熱忱服務社會的需要。
多年以來,聖功修女會自現址不斷拓展教育、婦幼、醫療等服務,甚至在臺灣早年加工出口貿易興起前,培植弱勢族群職業技能,從基層扶植社會的需求缺口。
現在此棟建築在去年完成了整修,過去是修女會會院、樂仁醫院和樂仁幼稚園,經過建築師郭俊沛巧手,保留了舊修院溫暖、深具歷史色彩的外牆門廊、美材巧工的老木窗,融合了新建築鮮明的色彩、幼稚園開放活潑的空間,成了現在更顯活力的基地。
2015年,修女會由多年社福工作中發現,各機構服務能量愈來愈難以應付臺灣社會老化速度,便由聖功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和聖功醫院共同策畫一個高齡理想服務園區─爺奶幸福村,打造一個空間、印象有別於一般「養老院」印象的幸福社區。
需求日益高漲的長者服務
由婦幼照護起家的聖功醫院屬地區教學醫院,除了急性醫療、走進社區的醫療服務,中長期的醫療服務,也很早就開始推動。
高齡服務經驗自1978年開始,因過去推入居家的早產兒照護,開始接觸到長輩服務,1995年成立日間照護中心,而在2004年因應社會需要,轉型為失智專門照護。
「就在這個當下,每3秒鐘就有一位失智患者。」聖功醫院社區健康部主任羅玉岱表示。院方長年提供各式醫療協助,累積相當多元豐富的照護經驗,「但是,醫療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因此,聖功醫院和聖功社福基金會同樣強調社區在健康促進上的角色。
基金會社區發展部主任蕭淑媛表示,「每一位長者不一定都會成為個案,而長年社福工作以來發現,補破網的效益有限。」因此基金會強調提升社區組織功能、注重關懷據點的志工培力,以預防性工作為主軸的概念也將帶入爺奶幸福村。
基金會執行長蔡素琴修女更指出,經營、實踐這些計畫都相當不容易,但也正因為社會還有這樣的需求,所以除了完善居家與社區照護,規劃機構式照護也相當重要,期待在一個更放鬆、舒適的空間,提供失智長者全程、專業、多元的醫療照護。
生活的意義在於自主性
2016年,團隊深入參訪了日本多處照護機構,郭俊沛在此過程中不斷設身處地思考,怎樣的環境才適合高齡者終老。「在日本照護中心,他們有個彈撥樂器的課程,雖然在機構中有充分的照護服務,可是總覺得這和我年輕時的生活脫了節。」
因此在爺奶幸福村建案設計當中,最重要的就是能多元運用的公共空間、教學空間,和照護提供者的彈性服務,協助長者自由發揮,強化他們尚保存的能力、延緩老化。而另一個特色是強調和周邊社區的連續性融合。試想像一走入機構,撲鼻而來的若是咖啡香和麵包香取代消毒水的味道,感受就很不同。
機構一樓的設計如同小型社區中心,有一般商店、烘焙屋、食堂、當地農作物產銷、門診藥局等,讓社區和機構共榮共存,讓醫療服務需求者沒有與社會脫離的感覺。
居住空間共126床,包含單元照護(unit care)和團體家屋(group home),床位、空間規劃都遠比長照建築法規的要求高很多,公共空間、動線設計採精緻家庭式設計,同時也是歡迎附近大學生入住的混和居住空間,產生更多代間互動。甚至還有屋頂及周邊空地可做農藝規劃,供長者戶外安全的活動。
目前,爺奶幸福村即將處理完成土地前期動工作業,而碰巧遇上剛發布的長照法人條例還有些配套法令尚未完備,和主管機關溝通確認服務規模、機構定位細項後,即可立刻動工、購置硬體、復健設備等,也包括已推行中的e化醫療、和遠傳合作的照護app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