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從創客體系到生產力4.0

Foto

八月初曾到深圳、東莞參加兩岸產業合作智庫專家會議,和推動當前深圳模式最亮眼之創客政策的官員有一些深度的對話,交換兩岸發展創客的經驗。近幾年來,好幾次來到這個鄧小平所締造的奇蹟城市,每隔一段時間再訪,又可發現更多的驚奇。當創客將結合先進製造模式,掀起另一波的產業變遷時,創客截至目前對多數人而言仍是一個不成熟的概念。

 台北華山文創園區與三創,地緣上串連了中衛中心與台北科技大學,我提出四階段的光譜,獲得台北科技大學校長姚立德的認同:介於距離市場最遠的Lab與最近的Fab兩個端點中,有人談及FabLab,我再新增一個LabFab階段。北科大已整合全校的師資,開設工業4.0學程,並推動「工廠型實驗室」,即為眾所週知的FabLab。

 實際上,台灣產業的挑戰並非個別的次系統,目前最匱乏的系統整合與驗證,不是FabLab所能支應。因此,我往前推了一把、提出「工業創客園區」的概念,將台灣在產學研各界的次系統解決方案,放在一個智慧製造工廠的場域中加以串連成為LabFab,直接驗證可行性,並做必要的微調,才能快速發展出台灣本土的工業4.0解決方案。

 曾聽施振榮先生說,未來的生態體系中,中心不一定大、衛星不一定小。我相信,那不是一個猜測或毫無根據的想像,而是正在發生的顛覆式創新所引發的另一波創新。工業時代的競爭,小廠看似難以撼動大廠與整條供應鏈,但這個虛實整合的新時代,小公司不斷以行動證明他們驅動商業模式創新的能耐。連開放創新鼻祖Henry Chesbrough都寫過題目為Innovating Innovation的論文,若創新這檔子事都需要被創新,請問還有什麼不需要被顛覆呢?

 創客在世界各地如雨後春筍般地萌芽,但行動力要比論述力更重要,因為資訊的透通造成想像的迅速擴散與稀釋。雖然行動不必然每次都能成功,但西方向前失敗的哲學(Falling Forward)已悄悄在改變全球的創新生態,坐而言者注定敗給起而行者。

 台灣工業4.0的境界正在全面擴張,當工業4.0有進展時,向前延伸至供應鏈的各種智慧化建置,將有望鏈接商業與服務業全面朝向服務業4.0邁進。當然,中心一直以來耕耘的農業也有望結合各種創新的能量,打造農業體系的4.0。

 工業4.0是德國部分廠商先做到三點多,再畫一個更大的願景,要提升德國的整體工業到另一個境界。美國在2008年後檢討實體經濟缺口,也提出了再工業化的政策,推動重點和優勢資源與德國不同,但欲與德國爭霸、逐鹿產業盟主的雄心不難理解!接下來的日、韓、中、台推出的相關政策,快速追趕的痕跡就多少反映了夜路吹哨、未做先喊的心態,無論規劃的深度、資源的力度、或推動的廣度有何差異,深怕趕不上這班工業革命列車的危機感與努力都是值得期待的!

 然而,網際網路改變了製造技術、營銷技術與管理技術,生態體系越來越複雜,難由單一廠商掌握,工業4.0的核心內涵智慧製造不能解目前全球有效需求不足、供需嚴重失衡、通縮壓力沈重等等盤根錯節的經濟問題,經濟結構的調整需要全面的提升,台灣推出生產力4.0在目標設定與資源配置都需更精準,方能奏效。

 我們深信創新驅動已取代效率驅動成為經濟翻揚的關鍵,從Lab到Fab過程中還需經歷FabLab和LabFab兩站。但順利達陣Fab只是上半局,若不能順利達陣市場,問題依然未解!目前許多產學合作架構中的FabLab(北科大的工廠型實驗室)係屬大學端橋接的努力,我提出的LabFab(姑且稱為實驗室型工廠)係集結產業端的成果(或半成果)以驗證場域,確實完成系統整合的各項細節,為產業端向大學伸手的接棒。複雜的智慧系統要想到已屬不易,但要做到、還能達可操作的、具經濟效益的規模就難上加難,非常需要彈性場域進行各種機台、感測器、控制器、資料傳輸與分析的驗證。

 從做到進一步抵達賺到的境界,需要結合更複雜的供應鏈體系全面智慧化,甚至零售端的智慧化,台灣過往的產業政策在前述各領域都有一些著墨(例如,工業局過去多年簡稱ABCDE的計畫),若能盤點既有成果,發揮產業升級轉型行動方案的幾大策略,補關鍵、並以打群架形式提升貫穿體系的智慧競爭力,驗證是不可或缺的!因為在協助廠商賺到之前,這些全面智慧提升的努力需要證明其可行性,各種驗證場域的建置應是政策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