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一個下午,全台14家銀行業者罕見齊聚一堂,共同宣布數百萬名萬事達卡持卡人,免申請、免改裝,只要下載HCE App,就可以立刻讓手機變身信用卡。
這是台灣史上最大規模的行動支付商轉,連金管會副主委黃天牧、央行副總裁楊金龍都到場致詞。但事實上,速度最快的玉山銀,早在去年底就已率先推出這項服務,在手機信用卡行動支付上,遙遙領先其他同業。
只要下載App 不用改裝置
根據金管會最新行動支付統計,去年12月獨家開辦的「玉山銀行HCE(主機卡模擬平台)Wallet」手機信用卡,截至今年6月底,半年間成交金額已累積1593萬元,在台灣五項已開辦五種行動支付技術中,高居第四名。
進一步分析,分居二、三名的「行動金融卡」與TSM手機信用卡技術,成交總額都是多家銀行合計。第一名的「行動X卡」則需外加SD卡。只有玉山HCE手機信用卡做到只要下載手機App,不用更改任何裝置,就能直接讓手機變成信用卡。
「以真正的手機行動支付來看,玉山HCE Wallet堪稱第一,」一手掌管整個玉山信用卡暨支付金融事業處的副總經理林榮華,神情雖有些靦腆,口中卻說得很有自信。
不僅是HCE Wallet,玉山從去年11月中旬,就率先攜手支付寶,推出陸客跨境掃碼支付;12月再吃下原icash資訊系統商「金財通」,創下國銀轉投資金融科技(FinTech)首例;緊接著月底又搶先推出HCE手機信用卡。短短兩個月,就在行動支付領域連搶三頭香。
論資產、論營收,玉山都不是國銀之首,憑什麼在金融支付創新上,卻能跑得最快,把同業甩在後頭?
對林榮華來說,答案很簡單,行動支付是「數位原住民」的市場,「找出他們來負責就對了!」
最嫩的團隊 抓住年輕市場
確實如此,一手打造這個全台首創HCE手機信用卡產品的,是玉山內部一個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年輕團隊。而帶領團隊的,更是一個七年級生新手PM(專案經理)。
一頭清湯掛麵短髮,看起來還有些學生味道,她是信用卡暨支付金融事業處副科長張家菱,也是整個玉山信用卡暨支付金融事業處600人中,最年輕的一個PM。
不過張家菱笑說,雖然她是七年級生,但整個專案團隊幾乎都比她更年輕,算起來她還是「拉高平均年齡的人」。
儘管一畢業就進入玉山銀行信用卡處,至今已有足足10年資歷,包含發卡企劃、資料庫分析、營運簽帳等業務,都難不倒張家菱,但擔綱專案負責人卻還是第一次,並且就接手具有指標性意義的HCE Wallet。
玉山銀是目前市場上前三大發卡銀行,信用卡簽帳金額一年約3000億,是整個金控最大獲利來源,而行動支付又是未來發展趨勢,這麼關鍵的任務,林榮華怎麼敢大膽交給一個新手PM?
其實隨著近年FinTech腳步加速,進逼金融業,傳統銀行如臨大敵,深恐若不能及時轉型,就會遭到淘汰,又以消費金融的支付業務最首當其衝,讓林榮華坦言,「很擔心、很緊張」。
儘管玉山早已投入開發行動支付多年,2010年就曾搭配台北花博,推出可以支援NFC感應的PayPass花珀Dongle信用卡,一路以來始終在銀行中保持領先地位。
但幾年下來林榮華發現,即使被逼著跟上數位創新的腳步,學著上FB、用LINE聯絡,但在產品開發時,「我終究不是數位原住民,用我的角度去看他們並不正確。」
而他觀察身邊的年輕員工,對數位產品的依賴程度卻超出他的想像,「簡直不可思議,幾乎是黏在一起。」連部門開會時也是機不離手,讓他常忍不住念說,「手機不能先放在一邊嗎、手一定要拿著嗎?」
勇敢衝 挑戰傳統金融思惟
但他轉念一想,這些年輕員工就是他想找的市場,「他們就是使用者啊,如果自己都不買單,顧客怎麼會買單?」於是他決定不如大膽放手,直接讓新手PM擔任專案負責人,組成一個最嫩的研發團隊。
沒想到,這個最嫩團隊卻「很會吵」,林榮華笑說,從一開始就為了每次交易要不要設密碼、密碼要多長,兩邊立刻槓上。
林榮華在金融業服務20多年,傳統金融專業思惟總認為基於風險原則,應該是安全為要,密碼不可以省略。但團隊成員不客氣反駁,「這樣誰要用啊?」林榮華反問,「那風險呢?」團隊就拿出實際數據分析,網路交易多半是小金額,風險雖有,但程度有限,不需要為此犧牲便利性。
最後,團隊以iTunes為例,只要設定一次,之後交易就不用再輸入密碼,這樣說服林榮華,決定「先簡單一點,上路後再來觀察。」而結果也證明,去年12月底HCE Wallet推出以來,至今沒有出過大問題。
玉山雖然自行開發App,但做到像軟體業者一樣,封測、改版樣樣來,是成功的關鍵,去年才將行動支付團隊交棒給張家菱,在開發過程中擔任最佳教練的資深經理沈駿怡指出。
上路前,玉山動員信用卡處600多人,向員工、親友搜集各種罕見機種、型號,前前後後找來不下100、200支手機,進行大規模內部測試。
上路後更快速改版。張家菱說,去年底App一上線,整個團隊就每天緊盯用戶評價,發現有問題就當天內搞定立刻上線改,至今光小改版就已經六、七次,接下來還準備推出一波大改版。
林榮華坦言,過去金融業事事都得反覆確認、關關審核,從沒有這種邊做邊改、邊改邊推的狀況,一度讓他覺得「天啊」,很難接受。
但在數位金融時代,「加速擁抱,而不是逃避」,「讓年輕人來做更有感」,才是傳統銀行應對衝擊的最好方式,林榮華說。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2016數位特刊;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
【立即購買遠見雜誌2016數位特刊:https://goo.gl/r4TqH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