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去柬埔寨學習之旅,迄今餘音繞樑、迴盪不已!各國產業發展的路徑如此相似,發展的節奏卻截然不同。柬埔寨的每月最低基本工資,由2013年的80美元,2014年100美元,2015年128美元,每年約以20%速度持續飛漲。20%的所得成長率意謂著每4~5年,柬埔寨人民所得會倍增一次。1980年代從台灣出走的台商,尋求成本的比較利益,西進造就了中國大陸的沿海省份,南向勢必在未來強化台灣廠商與西方買主的關係。彷彿遊牧民族群體從一處移居到另一處,偶而定居一處。古代不少文明都曾經踏上遊牧民族的征途;工業化後,傳統的遊牧民族愈來愈罕見,但代工的遊牧民族卻吟唱著東亞產業發展路上的一段悲歌。經濟發展、所得上揚似乎伴隨著台商的足跡所到之處,繁榮了別人、辛苦了自己,同一個製造與代工的模式在全球經貿環境巨變下,「辛苦誰人知?」的遊牧悲歌也快無以為繼了。
在柬埔寨訪談的台灣成衣業者針對工資成本逐年上揚都大喊吃不消,請教其中一個廠商:「是否考慮返台?」答案是正面的,但其中也有一些返台投資的疑慮。去年工總向政府提問的產業五缺(水、電、工、地、人),構成了吸引外資來台的障礙。教育部、科技部與各大學校長在剛舉行的全國大學校長會議,齊聚一堂商討高教創新轉型與強化國際育才,即將比例尺放大到國際的規模探討人才議題的突破契機。科技成果的有效運用有助於舒緩水與電的需求壓力,同時有著生態、環保與永續的道德高度。但錯綜複雜的選項如何梳理出一個有效的優先順序清單,還是需要屏除一己之私,以全面觀照與透明溝通的努力,耐心地解開盤根錯節的一道道難題。第三,台灣有待突破的自由貿易障礙,凸顯了南韓這些年在區域經貿接軌的成就與全球各國在薄利時代加入自由貿易協定的急迫性。最後,這位受訪的台商也表達不排除重啟在宜蘭荒廢已久的生產線,去年啟動的「生產力4.0」或許正適時地推一把、扶廠商上馬,致力再一次工業革命因應全球的競爭。
不改變可能成為這個時代最大的風險!關鍵在於如何改變?政府這些年來在西方稱羨的國家創新系統中,藉由公共投資分攤了產業創新的風險,無奈點狀的創新不足以因應地動天搖的顛覆式創新,也不能因應複雜系統的系統性風險與挑戰。另一個助力是,近來金融界對於產業投資出現了一些主、客觀的改變,供應鏈物流若能擴大範圍,從製造思維的應收帳款融資,進一步涵蓋到各類型創新的融貸,促使廠商敢於投資規模更大、幅度更深的變革。廠商不能自外於協力提升台灣競爭力的團隊行列,該投資的就得到位。台灣各行各業不乏令人激勵的成功案例,但如何將點狀的成就,藉國際價值鏈重組的外力串成帶狀的成功案例,並將高附加價值區段根植於台灣,再將一條條成功的故事線交織成台灣成功的面狀成就,整合需要持續的投入。
去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之一屠呦呦是個有智慧、很酷炫的老太太,在受獎時發表感言說到:不要去刻意追一匹馬,用追馬的時間去種草,待春暖花開時,就會有一批駿馬任你挑選。不要去刻意巴結一個人,用暫時沒有朋友的時間,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到時機成熟時,就會有一批朋友與你同行。用人情做出來的朋友只是暫時的,用人格吸引來的朋友才是長久的。所以,豐富自己比取悅他人更有力量。種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花若盛開,蝴蝶自來;人若精彩,天自安排!我們與其花了許多力量去了解趨勢,深怕錯過任何一個成長與發展的契機。在這個訊息紛雜、真偽難辨的社會,反求諸己地厚植自己的實力,方能吸引合作夥伴在開放式的架構中,發展國際框架下強強合作的競爭力。
台灣的新民意正式在立法院登場,關注的當然不僅止於產業與經濟,但欲打造一個宜居的台灣,產業與經濟對有感施政應該還是第一要務!期待台灣在全球低碳、聯網、在地、分散的產銷架構中,把握位居亞太的關鍵地理區位,養一片美好的草原以吸引全球的駿馬駐足,不僅關係著外資來台對台灣社會的貢獻,也影響著30年來過著遊牧生活的台商,如何在家鄉駐足、不再流浪,協力打造台灣社會重返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