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多數同輩的台灣女性一樣,從小受瓊瑤的小說、電影、戲劇影響。但多年來在財經雜誌服務,從沒想過會有機會訪問瓊瑤。
就像對瓊瑤而言,也很難想像,在她長達半世紀,創作65本愛情小說、改編為無數電視劇、電影後,會在年近80歲時出版一本堪稱她最「入世」的書。這次她筆下描寫的不再是浪漫愛情故事,而是老化台灣必須嚴肅面對的一堂課:善終權。
因為這樣,《遠見》跟瓊瑤有了交集,她也打破半世紀來從未接受媒體專訪的紀錄,接受《遠見》獨家專訪。這本書是為了整個社會而寫,瓊瑤把12年來照顧丈夫平鑫濤,從失智、中風、到插管臥床的過程,詳細記錄在新書《雪花飄落之前》。
由於平鑫濤在健康狀況還好時,曾留下書信,放棄急救插管。但他的子女反對,最後仍插管了,讓瓊瑤深深懊悔,才執筆本書。
瓊瑤從親身經歷,沉痛呼籲,「人活一輩子,到最後對自己的死亡沒有辦法選擇,只能任人擺布,這太沒有人權、沒有公理正義。」
日本不是只有下流老人
過去20年來,台灣的老化列車已從自強號轉成高鐵。從現在到2025年,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將每年成長1%,達20%。如何面對集體變老,是台灣最該迫切學習的不老學。目前已有十幾萬臥床老人,善終權的討論正是不老學重要的一環,但不老學何只這一堂。本期還提出三個不同視野。
首先,《遠見》越洋採訪老年人口已達27.3%的日本。兩年前日本曾出版一本暢銷書《下流老人》,探討老後破產危機,但你若因此認為,全日本都是下流老人,那就錯了。其實,日本從中央到地方政府,從企業、民間團體,再到一般銀髮族,對老化這堂課,比台灣思索更深更久,早已發展出值得學習的範例。這正是本期的報導主軸之一。
例如,台灣正推動活躍老化與在宅醫療,本期就專訪了日本第一長壽縣長野。這裡風光明媚,每年有30多萬台灣觀光客到訪,但很少人知道,長野已推動社區健康促進40年,老年就業率、人均蔬菜消費量、在宅醫療與臨終,均是日本第一。
又如,面臨愈來愈多失能老人,台灣推出長照2.0,醫療成本愈來愈高。但日本和光市,老年使用介護(長照)比例才9.4%,是全日本平均的一半。又如,日本早已出現銀髮族人力仲介公司、專給老人的創業空間、給婆婆媽媽快樂工作到100歲的奶奶工房、以及無數個永不退休的社會典範,值得台灣細細學習。
本期提出的第二個視野,是呼籲台灣盡快建立老人典範。過去半年來,我曾做過不少隨機調查,「台灣有什麼老人典範,讓你老後希望活得像他?」很少人答得出來,表示對老人生活缺乏正面想像。但在日本早有許多老人典範,例如剛於7月18日以高齡106歲去世的日野原重明醫師就是代表。他晚年持續看診、學習新事物、挑戰運動極限、熱心公益,103歲還來台演講,一生努力活出他常掛在嘴邊的話:「長壽是美好的事。」
台灣需要如日野原重明這樣的典範。因此本期從各種管道蒐集到台灣80歲以上仍工作、學習、挑戰的阿公阿嬤們,希望他們能成為台灣思考老人典範的雛形。
本期第三個探討的,是透過已退休族大調查,了解把退休變美好的過程中,有什麼不足,帶動退休生活新思惟。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8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https://goo.gl/5S7h4Y】
【立即購買遠見雜誌8月號:https://goo.gl/prxAs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