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金融科技如何兼顧創新與風險控管?

Foto

金管會積極推動金融科技創新,業者也都卯足全力的投入,但是否「做得太慢、太少」「單打獨鬥,缺乏平台合作」等,有待從整體生態系統服務創新,迎頭趕上,並隨著科技的發展與成熟度,將會活絡金融業務內容的創新、服務通路的重組以及金融服務價值鏈的變革。仔細觀察,可以發現金融科技創新具備以下共同特性,而這些特性將會是未來金融服務的重點發展要素,同時也將是金融監理需面對的挑戰:

跨界、跨境與跨業之商業模式

 金融發展已逐漸打破現行業務建構的模式,強調以「客戶」為出發點建構服務的架構,因此在這樣的發展思維下,產業間的界線逐漸模糊,又因應科技應用的發展,服務提供者藉由各式的跨界、跨境與跨業整合串聯技術與機制,讓用戶可以輕易地的在其日常的消費行為中,使用各項金融服務,現有部分業者若只想單打獨鬥,不會跨界跨業,將很難有重大突破。跨界、跨境與跨業的商業模式需面對在不同國家、監理機構或是監理原則不一致的情況。

平台化與虛實整合應用

 新興的金融商業模式,大多都是使用服務平台把其商業模式中的供應者、策略合作夥伴與使用者串聯起來,這個服務平台需要具備開放與整合的特性,並具備彈性與客製化的空間,加快商業模式中的溝通效率,多數的交易發生於線上,資料也快速地交換與傳遞。因此,虛擬世界的身分識別與個人資料保護成為重要議題,這也考驗著金融監理如何保障消費者權益保障與金融交易風險控管。

致力於引進科技

應用於金融科技價值鏈

 如何運用金融科技,配合消費型態的改變,創造具核心價值、快速便捷且交易透明的金融服務是產業目前追求的目標。然而,新興科技的導入與應用,仍有許多需要管理的議題,如新興金融科技在安全上的控制、資料如何有效保護、平台化的服務如何有效地設計系統控制程序以彌補無人工控管的服務流程上的控制強度等。而監理機構的難題則在於面對多元且多樣的科技應用時,應該如何有效監管卻又不遏止創新?

 金融監管機構面對金融科技或是數位金融服務,必須要在掌握監管重點與原則的前提下,彈性調適監管架構並達到監管效度。以洗錢防制來說,傳統的金融產業在防制洗錢及打擊資助恐怖應遵循國際上的標準,包含建立整體洗錢防制的管理制度架構,從「了解你的客戶」(Know Your Customer,KYC)為起點,加強「客戶風險評估」、「客戶盡職調查」及「可疑交易申報」三個管控方式。

 然而,數位金融模式下,交易方式由臨櫃轉為非臨櫃,而交易渠道變得更加的多元的同時,金融機構逐漸無法透過傳統的開戶機制來執行KYC,非臨櫃的客戶身份識別,更提升匿名帳戶的使用風險;客戶的交易維度較複雜,使客戶的交易模式更不易定義。因此,未來勢必會走向監理科技化的趨勢,利用科技來創新監理在事前、事中與事後的機制,例如利用多渠道的數據採集與統計分析來達到強化事前身分確認及徵審與事中的持續監控。

 金融科技創新需要與時俱進,迎頭趕上乃眾所皆知,惟如何跨界、跨業、平台化、虛實整合、串聯金融科技生態系統,對於相對保守的業者及監理機構都將是非常巨大的衝擊和挑戰,唯有破壞式創新,打破舊思維勇敢面對新商業模式、新世代及新經濟,才能共同掌握全球金融科技的無限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