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經院在農委會補助下,發行農業生技產業季刊達10年,上千篇的博碩士論文引用,成為農業生技產業的重要參考來源。
近年來在國內執行約80件生技評價案例,協助國內的農業科技事業取得推薦函、上市櫃,提供技術評價或未來市場價值的評估報告。
根據政府生物經濟推動方案,生物經濟產值約占台灣GDP 14%左右,但若再包含一些非市場交易的部分,如與民眾健康息息相關的全民健保與醫療支出,台經院估算生物經濟占全國GDP已達20%,是很可觀的規模。
而在生物經濟中,除了強化動植物新品種的開發,與導入智慧農業、循環經濟思維之外,重要的是推廣機能性農產品。我們希望,民眾在未來能夠吃到對身體更好、營養強化的農產品,透過提供國人攝取機能性農產品,改善三高或慢性病的健康問題。
因此,在農試所未來計畫,希望能找出台灣有哪些好的農產品,研究其營養價值、取得認證標章,讓消費者能辨識買到優質的農產品,並改善身體功能、促進健康。
在食品安全的流程當中,源頭的安全檢測非常重要。我們希望在生物經濟發展上,從生產的源頭如TGAP(產銷履歷)、中間的生產加工、到最後的消費市場端,政府都能輔導在各環節建立檢測與認證制度,讓消費者在購買時能有所依循,並獲得品質安全與營養價值的保障。
此外,設施農業的高科技設備,能讓年輕人對農業改觀,認為農業是個很「潮」的工作,也讓務農成為一個值得驕傲的產業,讓年輕人有所期待。當然,農業加值不能只靠科技的研發,如台灣茶現今出口價是進口價的4倍,靠的就是茶道文化或時尚設計的包裝,因此文化的加值亦是發展精緻農業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