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為何職場上缺乏透明度會造成公司的損失

Foto

我們暫且徹底坦誠來說──我要你好好坐著往後靠,想想自己有多少次編出藉口,只為了不想進行重要的對話。

為了證明自己的逃避很有道理,你給了自己甚麼樣的理由?

以下這些常見的理由,你可能覺得很有感:
● 我需要談話的對象不能接受批評。
● 說不定情況會自己好轉。
● 這次對話可能會引發許多我無法處理的後續效應。
● 我沒有責任要說些甚麼。

這個表可以一路一直列下去,因為事實上,我們很擅於編織藉口,用來逃避困難的情境──尤其是當中涉及對話時。

其實,根據布瑞佛利的說法,有百分之七十的員工表示,他們會避免和上司、同事與直屬下屬,進行困難的對話。

持續逃避會如何?

但我們如果逃避這些重要的時刻會如何?如果缺乏這些對話、比進行這些對話的風險更大呢?

如果你從未針對逃避的事項,進行所需的對話,每個相關人物就會針對這些事項,在心中編造自己的版本,因為他們從未受邀進行對話,沒有機會了解你所見的真相。

無論是你的上司從不知道你深深在意某個專案,或者你的同事從不知道你希望改善人際關係,如果你沒有勇氣進行對話,這兩個人都不會改變他們的看法。

出現這種狀況時,就可能造成令人難以置信的重大損失。

每次對話失敗,都會讓組織損失七千五百美元與七個以上的工作天。

從另一方面而言,進行真摯的對話,即使失敗了,也仍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因為這類對話無論發生當時看來多麼微不足道,也仍是邁向解決方案的開端。

碰上失敗的對話──那種未能如你預期所進行的對話,或者你無法達成本身期望的對話──至少你已經鼓起勇氣,足夠在意這件事,而且已經採取行動,進行對話,向對方提起這件事。這點十分重要。

這種作法創造了一個前進的空間,一個跳板,下次你和同一個人進行對話時,就可以這樣開頭:「上次我處理這件事的方式,並不是我所希望的。」

這種比較不怕進行對話的作法,不但對我們個人而言,是一種良好的投資,對我們的組織亦然。

停止逃避對話,開始釐清事項
我們如果逃避對話,工作就會顯得混沌不清或曖昧不明,有礙我們邁向成功,而我們所採取的一切行動,都會花上更多的時間與資源,甚至可能完全失敗──尤其是我們如果不確定前進目標的話。

清楚的理解很重要──而澄清理解的最佳方式,就是進行我們所逃避的這些對話,而且是有效率地進行。

這件事沒有其他的替代方案。能夠進行有效的對話,就能預防或解決溝通不良的問題。員工會對自己的角色、目標與行動項目很清楚,因此工作投入程度會提高,工作效率會增加,整體企業也會因此更加成功。

少了這類對話,人際關係難免受到衝擊,因為無論在個人之間或組織層面,都缺乏清楚的理解。如果指令和目標不清楚,員工不會感覺到自己是團隊的一部分,也無法和彼此建立緊密的人際關係。

相反的,員工可能覺得孤立無援,或者甚至更糟,感覺沒有歸屬感。這對職場文化而言,並非正面的狀況,而且可能導致員工感覺不幸福。

當人際關係受到影響時,企業成果──包括年度營收──也會受到衝擊。想想這一點:百分之九十七的員工與高階主管相信,團隊內部無法協調一致,會對任務或專案的成果產生衝擊,同時想像一下,員工的角色如果能夠釐清,對這個驚人的統計數字,可以產生甚麼樣的逆轉效果。

如果逃避對話,不可能有清楚的理解。而少了清楚的理解,你的底線、個人的目標、以及團隊目標,全都會變得荒腔走板。

現在應該立刻採取的步驟:
要想在組織內部開始處理這些問題,就要開始思考哪些地方缺乏清楚的理解。以下是我們經常發現缺乏清楚理解的三大領域:

1、 目標與使命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朝哪個方向前進,每天的行動就會漫無章法。
而如果員工與領導階層的目標不同,或者有人不清楚預計達成的成果是甚麼,投入程度就會大打折扣。在每個人共同參與的情況下,針對期待值進行對話。從個人與團隊的立場出發,撰寫一篇「遊說演說稿」,回答下列問題:
● 你們的目標是甚麼?
● 你們為什麼要達成這個目標?
● 有哪些人跟你一起前進?
● 你們要如何達成目標?

2、 角色與職責
正式的工作內容描述可以讓員工大致理解本身在組織內部所扮演的角色,但是一旦涉及日常的任務,這種理解可能就沒有那麼清楚。此時就必須進行授權的對話。

舉例而言,有效的授權可以清楚說明,某個人是否必須負責某一項任務,或者只是從旁低度參與。

員工必須了解,本身職責的起點與終點,以及這些職責是否(或者如何)和同事的職責互相重疊。

3、 不良的對話
正如我們先前討論過的,有效的對話是釐清現況的解決方案,而對話要想產生效果,就必須經常進行,而且必須包含用來釐清的問題。不要再逃避了!

我們必須願意溝通自己真正的想法與感受,而在給予與要求反饋意見時,溝通的頻率尤其重要。

採取「看見時,馬上說出口」的策略是最好的,因為公開讚美可以提高員工的投入程度,而且如此一來,員工也會很清楚,自己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

進行反饋意見的對話,如果有任何地方不清楚,就加上釐清狀況的問題,這兩個基本技巧,可以有降減少溝通不良的比例。

只要你不再逃避對話,並在這幾個地方盡量釐清彼此的想法,就能加強員工的投入程度,而如此一來,也就能締造成果。

本文節錄自「管理雜誌」541期
http://www.harment.com/oc.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