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一個台灣四個世代,退休命運大不同!

Foto

一個台灣,四種世代,不僅工作、生活觀不同,所要面對的退休生活,更是命運大不同。

以目前已退休的警察謝庚霖的家族為例,就會發現世代間的落差。

謝庚霖的父母務農數十年,多餘收入只會放銀行定存。即便已高齡82歲,仍閒不下來,還在種稻米、蔬菜。老夫妻靠務農所得跟老農津貼,一顆饅頭、一碗湯麵、一頓簡單飯菜,生活已綽綽有餘。孩子給的孝養金,幾乎一毛不花,全存了起來。

勤儉、刻苦耐勞是這代人的特徵。他們慾望低、不重享樂,即便謝庚霖出錢想帶爸媽出國旅遊,費盡唇舌邀請10次,頂多答應一次,每次謝媽媽總是說,「我已經出過國、坐過飛機了啊」而婉拒。連母親節、父親節,兒女想到外面聚餐,老母親也捨不得花錢,堅持在家慶祝。

但是今年56歲的謝庚霖就不同了。30幾歲曾生了一場病,開始領悟退休的重要性,40歲就跟太太積極準備退休金,從壽險、醫療險、儲蓄險、美元保單,到基金都有配置,也幫兒女提前買基本保單。

至於今年55歲的謝太太仍不敢退休,深怕沒有穩定收入以支付保費。

父執輩賺錢存老本 青壯族賺錢滿足慾望

相比父執輩,目前謝庚霖這一代更重視養生跟休閒娛樂。不過,用錢還是很有原則,有閒錢才會出國走走。每天運動、忙於當義工的他,退休比在職還緊湊、充實。

至於他的五個孩子都屬於10幾歲至30歲的千禧世代,工作、生活觀大不同。剛滿20歲、念大三的女兒很喜歡旅遊,靠暑假打工賺錢,買張機票就出國去了。「女兒存錢不是要孝敬父母或為以後著想,是為了要花錢,」謝庚霖觀察,「我這一代是為老後存糧,下一代是為立刻滿足慾望。」

謝家正是一般家庭的縮影。而三代人不同的工作、生活觀,都深深影響退休的需求與準備。

本期《遠見雜誌》跟施羅德投信合作,調查世代間的退休觀念等議題,藉此提醒不同族群都應該啟動退休準備,以避免淪為「下流老人」。

《下流老人》是日本近年的一本暢銷書,指過著中下階層生活的老人。作者藤田孝典估計日本目前約有600至700萬個下流老人,未來還有一億人可能會成為下流老人。這項預測不僅震憾日本,也讓社會形態與日本類似的台灣社會為之震驚。

《遠見》將台灣人口分成千禧世代(網路世代,25至34歲)、X世代(35至50歲)、黃金世代(51至60歲)及退休世代(61歲以上),探究各世代退休問題的差異,及所承受的壓力指數。

《遠見》設定61歲以上人口為退休世代,他們出生於困苦年代與農業時期,大多數白手起家,慾望較低。

國泰人壽副總經理吳俊宏分析,這個世代大多生養兩個以上孩子,對下一代完全付出、工作到不能做為止,毫無退休準備概念,不太會理財,有錢就存銀行定存。「多子多孫多福氣」「養兒防老」觀念重,會幫忙帶孫子,協助撫養第三代。

由於這個世代多多少少都有儲蓄,需求少,孩子也已成家立業,退休問題相對小。

至於51至60歲的世代,年輕時跟著全球經濟起飛而累積財富,堪稱是黃金世代。

台新銀行資深協理潘嘉惠根據主計處的家庭收支調查指出,黃金世代平均每人年所得約57萬至64萬間,居各個年齡層之冠,是收入最多的一代。

富邦人壽高級處經理楊令琛分析,黃金世代也是擁有最多不動產的族群,更有能力栽培孩子留學。她就有一位55歲的客戶,兒子到美國念完三年書,才發現沒興趣,還想要重念,客戶就賣掉一間房,讓孩子繼續深造。

放眼目前各大銀行的財富管理客層,黃金世代都是主力客群。

這群人教育程度普遍提升,開始有投資理財觀念,資產配置雖以房地產與存款為主,也會持有基金、股票、保險等,資產配置明顯比上一代多元。

他們既可繼承財產,自己又能累積財富,加上孩子仍有孝親觀念,資產相對充裕,退休壓力為各世代中最低。甚至還能開啟第二個人生,重新投入學習、旅遊、義工等領域。

X世代要養父母子女 退休壓力最大

目前看來,四個世代中,退休壓力最大的是X世代(35至50歲)。「毫無疑問,這一代是最辛苦的三明治族,」南山人壽商品部副總經理陳維新說,他們處於經濟、政治多變的年代,要面對各種變革及資產縮水的衝擊。

夾心餅乾的X世代上有高堂,下有兒女,正是花錢高峰期。孩子多在小學至高中階段,有教育費、房貸、奉養雙親跟自我學習的支出,還要儲備老後退休金,壓力可想而知。

他們承受來自上下兩代跟自己的三重壓力。楊令琛說,X世代普遍存在中年危機,「往後看,人生幾乎到頂;往前看,又怕跟不上腳步被淘汰,這群人最矛盾、最憂鬱,」到治療憂鬱症的門診室看一看,大多是這個世代的人。

一位從事製造業的45歲中階主管說,「我根本不敢想下一代會照顧我,兒女出社會後,不要再伸手要錢,就阿彌陀佛了。」

最年輕的千禧世代,又被稱為網路世代,出生於1980年後,強調自我、慾望高,從小就沉浸在數位科技懷抱中。

分析年輕世代的理財特性,觀念強、會使用多元工具,甚至可以將虛擬貨幣(比特幣)當成投資標的,並願意凌晨排隊買限量商品,既是嗜好也會網拍,當成賺外快的機會。

目前年輕世代的壓力,不是來自遙遠的退休準備,而是就業問題。一位30歲的金融業上班族說,有網友調查過,1985、1986年出生的世代,可能是台灣最辛苦的一代。這個年齡層剛好在2008年金融海嘯時,出社會工作。

她的大學同學畢業第一份薪水是22K,因公司在台北內湖,只好租附近房子,房租9000元,還要繳學貸,剩不到幾千元生活費,只好常常換老闆。

雖然千禧世代離退休時間還很長,並不代表退休議題不重要,挑戰反而比其他世代來得嚴峻。

施羅德投信總裁巫慧燕分析,前三個世代工作時間比退休時間長,但千禧世代平均學歷高,延後出社會的時間,預估壽命也會比上一代長,還要面對老後長壽、醫療、生活品質的壓力,多數又不生育,將失去家庭或子女的支撐功能,退休命運將大為不同。

從事財富管理業務20年的潘嘉惠,經常詢問客戶對退休的需求,她對年輕世代的觀察是,「他們幾乎沒有概念也不敢想,普遍憤世嫉俗,認為資源都被父執輩用光了,」一直問到45至50歲的客戶時,才會對退休議題真正有感。

退休議題無法迴避 不如趁年輕提早規畫

不管從本次調查或是金融業者的實務經驗,得出共同結論:退休議題已無法迴避,且愈年輕,承受的壓力愈大。

根據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的報告,國泰世華銀行副總經理李素珠指出,目前退休的人比15年前退休者,退休金足足少一半,而正值中壯年的上班族前景也堪憂,將面臨「投報率低,壽命長」的雙重壓力。甫出社會的千禧世代挑戰更大,從結婚、購屋、子女教育、醫療和退休等階段,都需要不同的規畫。

由於時代背景的不同,以及經濟環境、人口老化等的衝擊,各世代的退休命運大為不同。不管你是哪個世代,與其逃避,不如提早因應,否則難保不會成為「下流老人」俱樂部成員。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11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

http://goo.gl/tFhyw

【立即購買遠見雜誌11月號:https://goo.gl/sK3f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