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亞太區包括台灣,我們觀察到一個趨勢:「共享辦公室」(co-working spaces)近幾年如雨後春筍般加速設立。根據共同工作空間網站Deskmag最新統計數字,全球共享辦公室的數量在2007年到2015年間增加十倍之多,來到7,800家,未來更預估到2018年的3年期間,數量將成長到37,000家。
@「共享辦公室」第一印象的衝擊與驚豔。
這個新的現象,令傳統租賃代理業者或房東開始憂心:共享辦公室的迅速成長,是否將衝擊辦公室租賃市場及租金行情?
「共享辦公室」的簡單定義,即是出租工作空間,並提供行政相關服務給承租者。與一般商務中心、或所謂「微型辦公室」、「日租辦公室」等,最大的不同在於共享辦公室以「社群經營」管理為特色,除便利舒適的工作環境,「人際資源」更是許多承租者最為津津樂道的優點。
摩登新穎的空間設計,內裝融合都會風及工業風抑或用色鮮明大膽,這些都是第一次走進共享辦公室,如「Impact Hub 社會影響力製造所」、或「CLBC慶隆商社」,會產生的衝擊與驚豔;再進一步深入瞭解,發現共享辦公室創造了許多額外的「人際互動資源」:從寬敞的交流空間、無限供應的飲料零食,甚至定期安排「社群經理人」,或導入專業活動公關公司籌辦各式活動,及分享會等兼具娛樂性、知識性的社交活動。也就是說,共享辦公室最強大的魅力其實不在硬體,而是軟體。
@全面滿足承租戶,從瞭解需求開始做起。
瀏覽一下進駐共享辦公室的承租者,可以發現多屬於「創客」新創團隊,其主要任務是運用極度有限資源,創造出一套事業及有效商業模式,也因此,「人際網絡」便是這群「創客」,成為彼此賴以為生的重要養份。
共享辦公室目前看來吸引了網通人員、設計師、創投、記者/文字工作者,甚至律師等各式專業人員,也因此,成為激勵成功的關鍵溫床。著手創造空間的附加價值之前,必須從瞭解承租者需求做起。
在此情況下,成功的共享辦公室經營策略,包括房東、和租戶都該追捧「社群化經營」。以Google為例,從「遊戲化」(Gamification)辦公室策略,到共享辦公室的「社群化經營」,都驗證了「靈活彈性」的辦公室策略,能有效促進團隊互助、員工效率、提升企業品牌力,而最終對公司表現有所貢獻。
從承租者的角度來看,辦公室策略不能只拘泥於硬體升級,而是從「創造人際互動」來著手,涵蓋空間、設施、活動舉辦等軟硬體兼施的策略;從房東角度來看,導入共享辦公室的「社群化」管理模式或與共享辦公室業者策略聯盟,增加辦公空間附加價值,甚至進一步幫助零星空間去化,最終提升辦公空間的經營效益。共享辦公室,這些歷程告訴我們,共享辦公室的「社群化經營」中,達到了房東與租戶的永續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