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科學園區成立30多年,這幾年面臨人才內有推力、外有拉力的窘境,找不到人才,已經不只是個別企業的難題,甚至也將危害國家經濟發展!
近年來,人才赤字已被認為是台灣的國安問題。這個現象連號稱最多科技新貴、許多人夢寐以求的竹科園區也不能倖免。
竹科是台灣的經濟命脈,更是科技業的火車頭。這裡超過七成的產業是半導體,創造2.3兆元產值,占GDP總額的13%。如果連這裡都缺人才,台灣的經濟優勢恐怕剩不了幾年。
竹科人才荒到底多嚴重?《遠見雜誌》直擊現場。許多廠商反應,為了找人,徵才活動辦得比過去更多、更勤,仍然招不滿人。
今年9月,竹科舉辦徵人活動,一口氣提供7000個職缺,數量多得引人注意。
1111人力銀行副總經理何啟聖就說,最近兩年,他們在竹科舉辦徵人活動,從過去半年一次,增加到目前一季兩、三次,每次有30~50家、占竹科1/10的廠商參加,約提供2000個職缺。
「這兩年,竹科廠商總說人才難找,聽得我耳朵都要長繭了,」104資訊科技公司資深副總經理晉麗明打趣地說。
招不到人才 高階、基層技術最缺
打開104人力銀行網站,竹科工作機會占了150個網頁,職缺超過3600個,包含研發、生產製造、業務等類別,幾乎每一家公司都缺人才。
對照主計總處的資料,這些民間的求才廣告並不誇張。從官方統計的2002年開始,竹科職缺數始終徘徊在3000~7000多個,細究其項目,最缺的是包括工程師在內的高階專業人員,以及基層的技藝和機械技術人員。
十多年來,研發工程師等高階專業人員職缺比率在五至七成間,技藝、技術人員缺則超過兩成,前者需求是後者的兩倍以上。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桃竹苗分署,觀察新竹縣市科技廠商,也有類似發現。他們表示,廠商最需要工程師類的高階人員,及助理工程師、技術員的基層工作人員,這兩類懸缺數最多,與竹科人才需求雷同。
扣除台積電 科學園區逐步衰退
「竹科人才需求呈現M型化!」清大工程與系統科學系副教授陳燦耀如此表示。
曾經任職於台積電研發處的陳燦耀分析,其實M型化的現象已經存在十多年,只是過去景氣好,廠商爭取眼前的訂單與利潤都來不及,忽略延攬人才,開發創新產業,現在到了正視的時候。
雖然竹科因為部分生產線移到中科、南科,近兩年來整體營業額下滑約5%,但是,觀察三大科學園區近十年表現,的確已發生人才不足、分布不均、而且過度集中特定大廠的問題。
其實,景氣差,加上人才不足,三大科技園區的營業額已經下滑。儘管科技部發布新聞表示,三大園區去年營業額及出口額分別為2.37兆、1.5兆,比前年成長了2.94%和9.91%,雙雙創下1980年園區設立以來的歷史新高,但是,如果扣除一枝獨秀的台積電,就能發現三大園區其他廠商營業額衰退的事實。
從2007年~2016年,除台積電之外,三大園區的其他廠商,共衰退2200億元,平均每年衰退220億元,雖然在2010年略有起色,可是,這六年來逐步衰退,2009年甚至創近十年最低。
工作價值觀改變 留住人才不易
眾所周知,台積電因為獲利,給得起高薪,堪稱竹科的「台大」,鄰近的清交畢業生都希望進去,自然吸引好人才,這也增加其他廠商招才難度。
陳燦耀認為,在台積電人才磁吸效應下,園區的先進技術研發、精密製造人才不足,使得面板、記憶體、手機等製造業發展遲緩,企業缺乏創新與應用,難以在世界上有領先地位,毛利也就不高。
據他觀察,廠商需要創新,推出新產品,高階的研發工程師、軟體分析師等同大腦,而生產線上的基層機械設備技術人員,則是手腳。
然而,近幾年來,台灣人的工作價值觀已然改變。以技術人才來看,不論是維修設備,要向客戶鞠躬哈腰,或是輪值大夜班,日夜顛倒,負責機台全天候順利運轉,許多人不太想做,流動率自然高,時時需要新血加入。
「我要一輩子過這樣的人生嗎?」花蓮縣917有機農場主人李錦智,回憶過去在竹科擔任生產線設備工程師、輪值三班的日子,心中並不快樂。
那時他穿著無塵衣,在無塵室裡巡查,管理10、20部晶片切割、封裝機台,忙得沒時間坐下來。如果遇到趕貨,還得加班,連續工作16個小時。做了兩、三年,自嘲好像高級黑手,沒有成就感。
因為要值大夜班,肝指數上升,連生小孩,都要人工受孕,儘管能領月薪五萬多元,但自覺升遷管道有限,為了健康,選擇回老家種金針。
人才大幅外流 台灣受限、大陸空間廣
因為升遷不易而離去的,不只基層技術人員,高階科技研發人員也因為台灣產業前景欠佳、停滯不前,選擇離去,大批人前往大陸投靠的現象。面板業就是一個例子。
2008年金融海嘯,面板市場需求、價格皆下滑,一名擁有博士學位的工程師才剛進入,遇到產業無法成長,公司不敢擴廠,縮編組織,沒有新的高階職位,一直無法升遷。
「早我兩年進去的博士,當時已經是經理,早我一年半的升為副理,但是,早我一年的,做了三年,仍是工程師,後來走了,我也因為升遷無望,任職五年離去,」他無奈地說著。
「我一半以上的同事都離開了,有人去了蘋果,也有人去大陸,」他表示,大陸發展面板業,願意提供舞台,放手讓竹科人規劃整座工廠、整條產線,揮灑空間很大,很有成就感。
不只面板業高峰不再,促使人才外流,這一、兩年,台灣手機廠商在全球市場表現難有突破,人才看不到前景,大批從竹科去了深圳,加入OPPO、VIVO、魅族的生產行列,進軍大陸內需市場。
IC設計業也是如出一轍。聯發科過去被視為是電子相關領域畢業生的第一志願,但這幾年,獲利好壞不定,陸資廠商挖角程度,已不下於面板業。
「竹科求才已經面臨內有推力、外有拉力的困境!」晉麗明表示。美日韓廠商競爭夾殺,大陸正在崛起,以高薪、高職挖角,竹科可謂腹背受敵。
對岸年薪400萬 獵人頭搶人資
「在台灣有五年工作經驗的工程師,到大陸後,稅後年薪可實拿40萬~50萬人民幣,除了住房或安家補助,還有三至五年不等工作簽約保障,確保能賺幾年錢,」一位有被挖角經驗的竹科人說道。
經緯智庫副總經理賴遠烽表示,五年前,大陸廠商給竹科人五倍高薪,隨著他們培養自己的人力,現在價碼已降到1.5倍至3倍,但仍具吸引力。
如今,大陸廠商挖角台灣人才,甚至從工程師延伸到人資部門。一名不到40歲、在竹科知名大廠待了十年的人資,經由獵人頭公司介紹到大陸,現在年薪達400萬台幣,成為人資圈內人的話題。
科技人才外流,引人注目,雖然政府沒有統計人數,但是,掀起的集體跳槽風波、廠商機密遭到外洩的訴訟案件卻持續增加。外界認為,流向大陸的人數比流向他國要多,連外國人都替台灣緊張。
2013年,OECD一項調查發現,各國專業人才外移,以台灣最嚴重,比率占外移人口的61.1%,居世界第一。主計總處今年公布,2005~2015年海外就業人口由34萬人倍增到72.4萬人,其中58%是到大陸就業,超過一半,成長快速。
產學應攜手 培育業界所需人才
今年8月,美國《時代》雜誌也以「台灣正遭遇人才大量流失,中國是主要受惠者」為題報導。英國牛津經濟研究院也預測,台灣將在2021年因為人才外流,吸引不到國際人才,可能成為全球最缺人才的國家。至於2017年瑞士洛桑管理學院的國家競爭力排名,台灣和去年相同,排第14名,但是,在「人才外流是否弱化國內競爭力」項目,從去年的45名,退步兩名,掉到47名,「企業是否重視吸引、留住人才」也退步兩名,從去年的36名, 掉到38名,成績更不理想!
大陸廠商挖角竹科人才的動作不停歇。近年來更直接登台,進入附近的高鐵特區,讓竹科人不必離鄉背井,也能有更多的就業選擇。
就在竹北高鐵站周圍的新建住商大樓裡,最近五年,不少有陸資色彩的IC設計公司隱身其中。他們多半在開曼群島、薩摩亞群島,新加坡或是香港登記來台。由於IC設計沒有生產線,不需建置廠房,一間辦公室就可以營運,外人難以得知。
據了解,陸資給薪和竹科差不多,不過,竹科人認為大陸發展機會較多,願意嘗試。「我們開玩笑說,如果你身邊的工程師不見了,不是到了對岸,就是到竹北了,」一位竹科人轉述圈內的流行語。
竹科人才已嫌不足,卻又面臨外流,未來應該到哪裡尋求人才?台積電技術專案管理辦公室處長楊光磊表示,按照道理,產、學應共同培育人才,由學校生產產業需要的人才。
「廠商可比照採購模式,制定規格,告訴學界需要什麼人才!」陳燦耀建議,廠商可事先言明對人才的需求,讓他們就學時期就要面對「未來的老板」,找到主動學習的動力與態度。
清大教務長戴念華就歡迎竹科廠商進入校園,直接和學生面對面,廠商與校方共同授課。去年就與旺宏電子合作,量身打造開設人才培育課程。
此外,清大八年前創全台之先,開設跨學院的跨領域、雙專長課程。戴念華說,課程目的是訓練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增強日後面臨工作挑戰的抗壓性舖路,今年已有23%的畢業生完成學習。
學界已敞開校門,迎接廠商前來下單,也調整課程,符合需求,現在就看廠商如何「購買」了。
【小檔案】覓才頻受阻,竹科標準也下降?
近年來竹科找人,不僅時間愈花愈久,人才素質也受影響。104資訊科技公司資深副總經理晉麗明發現,找好人才,平均花三個月,可是找來的人未必合乎期待。
「不好用」「不能馬上進入狀況」「沒有即戰力」,是近來不少竹科人資主管的共同感受。有廠商發現,花三至六個月找來資深研發工程師,即使高學歷,也不保證高素質。
觀察竹科人才的學歷分布,隨著廣設研究所,有碩博士學歷者已超過三成,30年內增加五倍,即便如此,碩、博士畢業生無法適應企業文化而被解僱的憾事,仍時有所聞。
「我們曾經在三個月內,連續解雇兩名知名國立大學的材料科學博士!」一家從事半導電晶體薄膜量測公司的主管透露。
高學歷常難融入群體
這位主管表示,博士級員工年薪160萬~180萬元,公司要求遵守工作保密協定,上班時間不能使用智慧型手機,可是兩人違反規定,加上個人行事風格太獨特,不易融入群體,只好請他們走路!
雪上加霜的是,過去被視為熱門科系的理工科,愈來愈不受青睞。
近十年來,包括碩博士學生,理工類減少七萬人,占全部學生比例從49%降到42%,少了7%,反倒是社會類學生增加4%,達39%,人文類增加3%,為19%,這或許和政府大力推動觀光、創業,引導學生就讀餐飲、設計、觀光科系有關。
供給愈來愈少,影響所及,讓竹科找人的標準也跟著調整。以IC設計業薪水最高的聯發科為例,過去只給拿到書卷獎的台成清交電子、電機、資工、通訊等相關研究所面試機會。據聞,現在聯發科也放寬標準,包括台科大、中央大學、中正大學等國立大學,沒有書卷獎的,也都可以參加。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11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https://goo.gl/5S7h4Y】
【立即購買遠見雜誌11月號:https://goo.gl/cgVW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