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兩岸新經濟論壇」昨(6)日於北京登場,作為台灣的主辦方,旺旺中時媒體集團暨旗下工商時報,除了期待這場論壇能為兩岸經貿合作及產業互惠,創造實質的著力點,更對此次受邀參與這場論壇的台灣產學界人士,能夠在兩岸關係正處於詭譎變動、轉為不可測的方向之際,仍願基於未來彼此長期合作及發展而付出心力,銘感五內。
川普當選美總統後,近日因與蔡英文總統的一通「英川熱線」,再掀兩岸波瀾,這也再次證明,兩岸政治上的互信是薄弱的,甚至可說是接近蕩然無存。無論台灣內部此刻是朝向憂未來兩岸或是喜未來台美發展去思考此一問題,最重要的核心點還是互信。個人以為,此時,互信的建立更應從民間做起,使兩岸產業發展面不致受到過激的衝擊。
大陸外交部已表態,向美國有關方面嚴正交涉,其發言人陸慷更強調已再度提醒川普,台灣問題始終是中美關係最重要、最敏感的問題。此番發言,是大陸一貫的立場,仍不禁讓人感受到一股寒意。理由很簡單,因過往前總統李登輝、陳水扁時代,甚至是馬政府時期,最嚴峻時期的峰火外交或是後來的外交休兵,都與當前有個最大的不同點,那就是時空。
簡單講可以說10年前的經濟現況與國際局勢,與今日可謂天差地別,所以兩岸之間的對峙與糾結所帶來的衝擊,絕非過去可相比擬與想像。
那麼,要如何面對既有衝擊時,還能確保彼此仍有一絲空間「製造」互信以消弭不必要的衝突?台灣企業家在此時此刻,仍願肩負期望,呼應媒體作為兩岸溝通橋樑的責任,與大陸企業家思索突破困境之道、並且共商提升產業競爭力,尋求合作新方向,是最可貴之處。
作為媒體,期待兩岸互信存在於方方面面,因彼此雖同文同種,但在很多方面仍有隔閡與差距,唯有真心懂得互相尊重,面對問題時能以智慧及誠意體現出更細緻的各層面上,兩造之間,才能避免兩岸民間與企業交流亦淪為表面文章。值2016兩岸新經濟論壇於北京舉行,令我心有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