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一休」近日引起不少議論,政府希望藉此讓勞工多些休假,甚至加班費多拿一些,這是政府的美意。但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不細究事實及經濟情勢,善意反將帶來混亂。
政府推一例一休是鑑於我國勞工的工時高於一般國家,從全體勞工來看,我們的工時確實較長。但排除部份工時者之後,我們全時勞工每週工時44.2小時,卻比日、韓、星的45.0、47.7、47.1小時來得低,也沒有比美、歐高太多。
經濟學有「勞動供給曲線後彎」的法則,這是指當人們所得達到一定水準之後,寧可減少工時以換取休閒,一例一休隱約有此意涵。然而從如今台灣勞工所得偏低,工時相對不高而言,此刻我們的勞動供給曲線似乎還不到後彎的時候。試想,勞工在房價高漲,物價上揚的大環境下,是休假重要?還是提高所得重要?不言自明。
「一例一休」想讓勞工多放假,又多拿加班費,自然是善意,但其中繁複的規定反而窒息了經濟活動,抵消了善意。例如遇到例假,勞動部如是說:「縱使勞工同意,亦不得使勞工在該假日工作。」國內廠商逾百萬家,家家淡旺季不同,把放假訂得這麼死,勞工竟連加班的自由都沒有,如何不引來批判?如此勞工所得哪有提升的機會?
隨著一例一休推升百物齊漲,業界慨嘆這項政策引來三輸的局面,並指從未看到一個政策是找不到贏家的,如果有「爛蘋果」獎項,一例一休會是首獎。未料,政院發言人徐國勇聞言竟怒指業界「恣意批評」、「狂言批評」,用詞之凶,真不知今夕何夕,可謂大開言論自由倒車。
蔡總統曾要求執政團隊要「謙卑、謙卑、再謙卑!」她也曾說:「新政府會有雅量,你可以大聲講話,第三次講還沒回應,你可以拍桌子!」言猶在耳,但看徐發言人的表現,與此全然背道而馳,令人感慨。奉勸內閣,謙卑地反省一例一休,莫要在言語上不饒人。